左暉去世,留給創業者的“精神遺產”是什麼?

左暉去世,留給創業者的“精神遺產”是什麼?

5月20日,貝殼找房發佈訃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因疾病意外惡化於2021年5月20日去世。後續,公司董事會將對公司治理和相關事宜作出適當安排,並在兩週內適時公佈。

雖然早就有傳言,左暉的身體狀況不佳,相關企業在投資鏈家時,也曾經擔心企業關鍵人物的身體,但是,左暉還是堅強地活了很多年,並帶領企業一步一步地向好的方向發展,直至上市。但是,還是沒能抗爭得過命運,在5.20這個讓很多人陶醉的日子中離世。

左暉的離世,確實令各方感到惋惜,一方面,50歲的年齡,作爲企業家來說,也可以說是正當時。尤其左暉,用19年時間把企業推向資本市場,正是大放異彩的時候,卻在這個時候生命嘎然而止;另一方面,雖然早就患病,但是,卻一直頑強地堅持着,很不甘心,還想把企業做得更好。那麼,後續事宜是否好了呢?從企業公告的情況來看,似乎已經有了準備,只是,這種準備是充分的還是不充分的,還得看結果。如果後事安排不好,對企業來說,也是很令人擔憂的。尤其像貝殼這種原本就承受很大社會壓力的企業,更需要有一個很好的接班人。

企業何去何從,相信企業董事會會去考慮,外界不必關注過多。關注再多,也不能代替其做決定。倒是左暉個人的創業經歷,能夠帶給年輕人更多的啓示,也可以說是留給創業者的一份“精神遺產”,那就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不要在自己不擅長的事上浪費時間、浪費青春、浪費感情。

衆所周知,左暉是1992年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參加工作的,那年他21歲。他選擇了北漂。先後從事過電話客服以及市場銷售工作。應當說,起點不是很高,且由於缺乏溝通和公關能力,業績平平。但是,他卻從這些平淡而複雜的工作中逐步發現了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優勢,並與兩名大學同學一直做起了財產保險代理,併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

2000年,他決定退出保險行業。而此時,正是國家取消福利分房實行市場化的開始。於是,“嗅覺靈敏”的左暉從保險行業轉行到了房產中介,並於2001年在北京開出了第一家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當時員工僅37人。

殊不知,從2003年起,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波持續多年的房價上漲行情,鏈家也着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迅速做大。門店不斷增多,到2015年底,鏈家門店突破了5000家,經紀人8萬名。門店的快速擴充,也是資本的快速涌進的時刻,2015年,鏈家在短短的10個月內獲得近90億元融資。2016年4月,又完成B輪融資及B+輪融資,融資額70億元。並很快地組建了更大的融資平臺——貝殼找房。

貝殼找房的誕生,實際也是資本擴張帶來的,是會讓左暉面臨更大的精神壓力的。但是,就像已經被推上了高樓一樣,只有繼續往上砌,才能獲得新的融資支持一樣,一旦放慢了腳步,後續資金就有可能出現風險,貝殼找房誕生後,也確實給鏈家帶來了更大的融資空間。

這也意味着,左暉在資本市場也成爲了行家。毫無疑問,這一切與他曾經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是有直接關係的,也是與他成爲金融行家有密切關係的。反過來也證明,左暉的特點,就是擅長資本運作,用打造平臺的方式,把資本引進來,再用資本去進行擴張。

正是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也找到了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領域,左暉才得以蛟龍入海,能夠大顯身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長處。如果在自己並不擅長的專業裡做事情,就永遠不可能激發出最大的潛質。

從左暉的創業經歷來看,很顯然,也是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特點、自己擅長的地方、自己喜歡的東西。毫無疑問,這也給年輕人擇業提供了非常好的啓示,那就是既不要頻繁換工作,也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一直做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的工作,而是要做一行,總結一行,直至找到自己最擅長和最喜歡的。

對那些只圍繞工資換工作的人,我們不支持,也不贊成。但是,對那些找了一份工作就不想離開,卻又幹得很彆扭的人,也要奉勸他們,把眼光放遠一點,把眼界拓寬一點,前方可能有自己更喜歡、更擅長的工作。左暉的成功,對年輕人來說,確實很重要,也很值得借鑑。也許,這也是左暉留下的創業遺產之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