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互惠生走進重慶家庭 1年10萬給孩子請洋陪讀?

安安戶主小孩學習

活潑大方的德國姑娘安安

18歲的德國姑娘Ann·Sophie,今年8月來到重慶,到一戶重慶人家中,給他們5歲的小孩當起了陪讀,這個家庭則爲她提供免費食宿,以及學中文的機會。Ann·Sophie是最早來到重慶的外國互惠生之一。

互惠生項目,是指國外年輕人爲學習語言體驗文化,在本地家庭寄宿,爲該家庭做一些看護兒童之類工作的項目。近年來,中國互惠生源源不斷地走進歐美家庭,許多中國家庭也迎來了歐美互惠生。

德國姑娘重慶當書童

每天早上7點,Ann·Sophie都要從位於南岸區的家中,趕往重慶工商大學學習語言。她和許多重慶人一樣,都要體驗高峰期輕軌3號線的擁擠。

“我是德國人。”除了她的中文名安安,Ann·Sophie只會說這句漢語。今年8月,剛滿18歲的安安高中畢業,來到重慶一戶家庭,開始了爲期一年的互惠生生活。“大多數德國人習慣北美澳州遊學。”安安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高中畢業時,她碰巧在德國一次出國展覽會上,瞭解到重慶有家庭提供的互惠服務,於是她選擇來重慶。

在互惠家庭,安安要爲他們5歲的小孩當德語家教和陪讀。其餘時間,安安在重慶工商大學學習中文。“我想學習一年中文,再回德國上大學。”安安表示,自己準備攻讀經濟專業,有了中文這個優勢,會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益

每月1500元零用錢

第一次到重慶,安安便被這座城市超大的規模,超多的人口驚呆了,安安告訴重慶晚報記者,自己來自德國曼海姆,一座人口只有3萬的小城市。剛開始,面對輕軌車廂裡摩肩接踵的人流,她還有些不適應。

最大的障礙,還是語言,剛進入中國家庭,零中文基礎的她,和家庭成員幾乎無法交流,這讓安安有些沮喪,只有慢慢嘗試着用英語女主人溝通,才度過了最艱難的磨合期。漸漸地,安安和家裡孩子打成一片,成爲家中的一員。孩子在安安的薰陶下,可以用標準的德國口音說出一些德語單詞

“我們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全天候、浸泡式的純外語環境。”互惠家庭的戶主,是一名重慶企業家,生意和德國也有聯繫,加上他的孩子未來準備到德國留學,便有了找一個洋陪讀的打算。

除了陪讀之外,安安還要接送孩子上下學,有時還要幫忙做飯,戶主每個月則給安安1500元零用錢。每週兩天休息時間,安安基本都用在健身和逛街上,“1500元也夠用了。”

雙方都要面試篩選

把安安帶到重慶的,是德國一個專門從事文化交流機構,該機構旗下的重慶子公司,負責重慶互惠家庭的招募工作。

“現在越來越多重慶的中產家庭,也有了這樣的需要。”該公司總經理魏婷婷說,她自己當年也是到德國遊學的互惠生。在互惠生遴選方面,他們要求互惠生來自歐美髮達國家,年齡一般在18至27週歲,英語口語流利,有陪伴照顧兒童的經驗身體心理健康,無犯罪記錄;願意學習中文,喜愛並渴望深入瞭解中國文化。對中國家庭,他們也有篩選條件:有0-18歲的孩子,有寬帶無線上網,可提供一個獨立的臥室,有生活必備的傢俱等。除此之外,中國家庭還需協調互惠生去大學學習中文與在家照顧孩子的時間,提供一日三餐,並且每月支付不低於1500元人民幣的零用錢。

據重慶晚報記者瞭解,要建立這樣一個臨時國際家庭,一年費用將近10萬元,除了總共不低於2萬元的零用錢之外,還有將近9萬元,被用來培訓、來回機票、中國語言培訓班、體檢、保險等費用。

爲了保證外國互惠生與中國家庭相處融洽,互惠生在來華之前,要接受中國家庭的面試,如果雙方不滿意則換人。在中國家庭確定接收外國互惠生後,外國互惠生將按互惠家庭需求接受培訓。此外,中介機構每月會進行1-2次家訪,瞭解家庭與外國互惠生相處情況,一旦雙方有矛盾,立即介入調解。(重慶晚報記者 陳富勇 畢克勤 攝影報道)

(來源: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