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症」小腸發炎 男孩年生長不到4公分

患者小賓國一時因發炎腸道疾病食慾差,身高僅148公分體重26公斤,造成營養不良,至醫院經「膠囊內視鏡」檢查,確診「克隆氏症」。(臺中榮總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目前就讀高一的小賓(圖左),身高近175公分,他相當滿意現在的身高,可以跟大家一樣馳騁在籃球場打球,不擔心會被「撞飛」,跟國中同學出去,身高也都差不多。(張妍溱攝)

臺中榮總指出,「克隆氏症」患者將膠囊內視鏡吞入,診斷率可至60到80%;患者也可以藉由膠囊內視鏡來追蹤疾病活性。(張妍溱攝)

身高170幾公分,15歲的陽光男孩小賓,喜歡運動打籃球,3年前卻因1年長不到4公分,生長曲線不達標,感到困擾,且因發炎性腸道疾病,食慾差,體重半年內降10公斤,至醫院經「膠囊內視鏡」檢查,確診「克隆氏症」,透過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治療後,緩解疾病所帶來的症狀,逐漸恢復青春期正常生長。

患者小賓說,每天都要忍受劇烈的肚子痛,尤其每當吃完東西肚子更痛甚至嘔吐,「有火在肚子燒的感覺」;國一身高僅148公分、體重26公斤,體重過輕、營養不良,也因肚子痛影響食慾、學習,喜歡的籃球也無力打。

目前小賓就讀高一,身高近175公分,他相當滿意現在的身高,醫生說,還會繼續成長,但回想3年前、12歲時,卻是班上男生最矮的1位;小賓說,接受治療後,可以跟大家一樣馳騁在籃球場打球,不擔心會被「撞飛」,現在跟國中同學出去,身高也都差不多。

臺中榮總兒童肝膽腸胃醫師吳孟哲說,「克隆氏症」在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僅影響小腸,但發生原因不明,因小腸是負責營養吸收最主要的器官,發生在青春期可能影響孩童正常成長,小腸發炎情況嚴重,甚至潰爛、出血等。

醫師吳孟哲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診斷,很常被當成腸胃炎治療,有些患者皮膚甚至出現紅腫、搔癢現象;經「膠囊內視鏡」檢查,透過免疫調節藥物及生物製劑的治療,患者的症狀逐步緩解,進而恢復青春期應有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