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淳快評》人未走 茶先涼

臺北市長柯文哲近日出訪遭抨擊,不過,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只要職務依然在身,就沒有一日鬆卸的道理,從這個角度來說,柯文哲該被讚賞,還是被批判,恐怕就還是見仁見智了。(本報資料照片)

即將卸任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因爲安排了日本沖繩及新加坡的出國訪問,因而備受藍綠陣營抨擊,認爲這是浪費公帑,大有慷公家之慨,以圖個人享樂的嫌疑。

由於報章報導有限,因此究竟柯市長出國作了何種的訪談,或即將會有若何的合作計劃,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柯文哲目前仍是臺北市長的角度來說,一日未卸任,就一日不能夠怠墮,趁着僅有的時限,將一應未完,或可能於卸任之後開展的工作,勉力完成,既是於法有據,亦是合情合理,不知有何值得批評之處。畢竟,這與若干即將卸任者於此時大肆發包工程,圖利自家人,是絕對不能相提並論的。

漢宣帝時,張敞受命爲京兆尹,因政局變動,將被免官,只剩五日任期,下屬預判時勢,遂多不肯聽命。張敞大刀闊斧,懲處這些見風轉舵的官員,實事求是,就是「五日京兆」,仍然奉行職責,頗獲後人肯定。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只要職務依然在身,就沒有一日鬆卸的道理,從這個角度來說,柯文哲該被讚賞,還是被批判,恐怕就還是見仁見智了。

沒錯,柯文哲再過沒幾天就要打包下野,迴歸民間了。但是,他仍是政壇上具有號召力的人物,又是民衆黨的黨主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臺灣未來的國際事務,除了官方之外,毫無疑問地,民間的交流,更是越來越重要,柯文哲未來雖是「民間人士」,但掌握最後幾天任期,加深加厚未來可以相互合作的基礎,想來也未犯什麼樣的天條吧?縱使是「畢業旅行」,又能耗費多少「公帑」?至於所謂的「報復性出遊」,究竟是誰在報復誰?

臺灣的國際地位極其微妙,有時候,官方難以出面作主,往往不得不仰賴民間組織於其間折衝緩頰,柯文哲縱使下野在即,而趁有職在身之際,先行與對方建立友好關係,以鋪墊未來民間合作的各種基礎,在我看來,樂觀其成,或者纔是最好的態度。

人走茶涼,這是政治上很無奈的現實;但無論如何,人尚未走,就先將茶碗捧走,連等候稍涼的時間都不允許,也未免過於勢利了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