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以開闊的心胸面對兩岸交流

自2012年以來,往返兩岸似乎已然成爲我生活常態,差別之處可能僅在於停留時間的長短,以及所居住的城市而已。雖然每次的目的都有所不同,但總是能讓我對於下一個「旅行」的地點感到無比的期待。

不同於其他國家,中國大陸臺灣間存在着一種「既模糊又熟悉」的連結性,無論是語言文字,甚或是歷史文化產生關係,都能從枝微末節的地方看出彼此共同的足跡,以及無法切割的情感。對我來說,以往的中國大陸似乎只存在教科書上,無論是長江黃河的文化孕育、地形塑造的自然奇景,又或者是對日抗戰下的義憤填膺,僅能透過字裡行間或相關圖片的二次描繪,讓自己進入那個「未知」的領域,所呈現的感覺似乎那麼遠卻又觸手可及。

首次踏上大陸,重慶火鍋豔紅伴隨着辛香料的刺鼻,呈現與臺灣食物截然不同的氣味,一動筷子舌尖上傳來陣陣的辣味,那種辣並非辣椒所帶來的刺激,而是另一種恍然的成癮感。隨後經過了幾個城市、鄉村西雙版納的純樸、廣州小蠻腰、天安門廣場的肅然起敬、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哈爾濱的「不凍冰棍」、「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湖畔鳳凰古城上海十里洋場,再再都讓我有着不同的感受,彷彿同一片土地上有着穿越劇般的跳躍感。前一個月仍在充滿現代感商場,下一個月卻又回到弄堂,如此具有衝突美感,雖然仍需習慣場景變換的速度,但對於我而言,卻也是另一番滋味

縱使兩岸關係時而嚴峻、時而和緩,但我想雙方於歷史上所建立的血脈關聯,卻也是難以切割的。仍然記得在一場兩岸學者交流會上,雙方對於彼此呈現出的親切感,確實是一種血濃於水的型態。在該場會議上,無論是臺灣或是大陸的學者,都期盼藉着更多的交流、參訪,瞭解雙方學術研究社會型態,或是食物、文學或同或異的特殊性,都希望能借此增進兩岸民間的情感。

總的來說,現今兩岸無論在經濟、社會上的重疊性極高。在臺灣,隨手轉開電視便可看到臺灣藝人擔任綜藝節目的「導師」,又或者參加實境真人秀的演出。或走在街上時,大陸藝人的歌聲隨風飄散在空氣中。這種連結是能夠切斷的嗎?我想並不可能。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距離急遽縮小,更遑論兩岸間僅隔着臺灣海峽,在血緣、歷史、語言、文字等方面的交疊,其實更說明了雙方本就無法完全的切割,而是應該從一個廣闊的心態去面對這種「現實」。兩岸的交流絕對不限於政治層面,而是社會上發自內心的緊密結合。既然如此,吾輩是否應該放開心胸,從根本接納對方呢?(呂三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