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1億年前古化石 三疊紀晚期產物被工人制成磚塊

▲ 廣州花都發現2.1億年前生物化石,竟被當地工人制成磚塊。(圖/東方IC,以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廣東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發現距今2億1000年的動植物化石,經證實爲三疊紀晚期產物,卻因過去保存不當,所在地已成爲一處廢棄煤炭工地,被當地村民當成普通煤塊燒掉,甚至製成磚塊,大陸專家感到痛心,花都區政府已對現場進行了封鎖,期盼妥善保護地質遺產

廣州信息時報2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研究員王永棟近期到炭步鎮渦村考察,發現大量距今2億1000年的動植物化石。花都區政府多個部門23日已封鎖現場,接下來將請專家進一步勘探

據王永棟及其團隊研究表示,這些動植物化石是三疊紀晚期的產物。據介紹,此次在炭步發現的這處化石遺蹟,經過資料比對,與「小坪系」屬於同一地層,因此推測出同樣屬於晚三疊紀。而且經考察發現,原小坪車站附近的三疊紀地層隨着不斷的開發,小坪地層剖面已被完全破壞。因此,炭步區域的動植物化石就成了廣州市域內目前唯一一片三疊紀地質遺蹟。

雖然三疊紀地層在全國各地有露出,但華南地區實屬難得。王永棟指出,2.3億年前因地質構造運動,華南板塊擡升爲陸地,廣州花都一帶處於海陸交地帶,因此發現的化石中,既有蘇鐵葉片蕨葉等植物,也有淺海相雙殼動物化石

王永棟說,早在2011年,他曾和廣東三水的地質古生物學家張顯球等專家在此地進行地質踏勘,「那時我印象中這裡並沒有破壞得那麼嚴重,這次我來一看,好幾個山丘都被挖沒了。」

據炭步國土所龍所長稱,這裡是一處荒廢的採石場,早在上世紀80年代曾被大量開採礦石。如今這裡被多家村中的小煤礦廠包圍,現場一位年過60歲的退休工人稱,他們雖然也覺得這石頭奇特,但上世紀80年代時只把它們當成普通的煤塊燒掉。工人說,當時化石還會被拿去水泥廠熟料製成磚塊。

對此,專家們都倍感痛心。王永棟說,正是在三疊紀晚期,地質時代剛好處於生物大滅絕災難發生前的關鍵時期,因此研究很具有代表性。他認爲,一定要將保護與研究同時進行。他希望將這裡作爲地質遺產保護起來,建遺址公園博物館,挖掘科學內涵,進行科普教育

王永棟說,曾在2011年和廣東佛山市三水區的地質與古生物學家張顯球等專家到當地勘探,「那時我印象中這裡並沒有破壞得那麼嚴重,這次我來一看,好幾個山丘都被挖沒了。」

他表示,三疊紀晚期的地質正處於生物大滅絕災難發生前的關鍵時期,很具研究代表性,地質保護與研究一定要同時進行,希望當地地質遺產能建成遺址公園或博物館,推廣科普教育。據瞭解,下一步,花都區將根據專家的考證結果和建議及意見,進一步採取相關措施,切實保護和利用好該重大發現。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東方IC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