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不必全胃切除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造福病友

南市醫院醫療團隊呼籲民衆,有胃癌家族史或是高危險羣的病患,應該養成定期接受內視檢查習慣。(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臺南市立醫院腸胃肝膽科區士醫師指出,早期胃癌不一定得進行全胃切除,透過內視鏡早期診斷病竈狀況,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是一種比「微創」手術還「微創」的治療,不僅免開刀切除全胃,甚至沒有傷口,術後的生活品質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

▲早期胃癌不必全胃切除,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可切除病竈,甚至沒有傷口,術後的生活品質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圖/記者林悅翻攝)

一名72歲女性患者,十多年前曾因胃潰瘍進行次全胃切除手術,後來又因爲胃部不適就醫,做了檢查發現在胃與食道交接處有1.5公分初期腫瘤,如以傳統的做法,就是開刀將胃切除,但考量術後病人生活品質,選擇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患者術後追蹤2年,並無復發情況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經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而十大癌症中與消化器官相關的癌症高達5成,分別是肝癌大腸直腸癌、胃癌、胰臟癌及食道癌,高危險族羣應定期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區士方醫師說,消化道癌症中,除了胰臟癌以外,其他癌症都可以做早期的篩檢,如肝癌可以透過超音波及抽血,大腸直腸癌可以透過糞便潛血反應及大腸鏡,胃癌及食道癌可以透過胃鏡篩檢。其中,胃癌、食道癌及大腸癌的內視鏡診斷,可透過特殊的染色法光學影像強化內視鏡,及放大內視鏡等技術,進行癌篩診斷。

▲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是一種比「微創」手術還「微創」的治療,不僅免開刀切除全胃,甚至沒有傷口,術後的生活品質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圖/記者林悅翻攝)

區士方醫師強調,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胃癌可經由內視鏡技術早期診斷,並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治療,保全原本胃的功能,民衆如出現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應及早就醫,一旦發現消瘦、貧血淋巴結腫大時,病程可能已呈較晚期階段。有家族史或是高危險羣的病患,應該養成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的習慣,切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癌保健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