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學新鮮人有心理問題 「重度憂鬱症」最常見

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大學新鮮人有心理健康問題。(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上大學面對有別於以往的讀書環境、學習方式同儕關係,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適應。根據美國心理學會2018年9月發表的研究指出,全球八個工業化國家中超過1/3的大學新鮮人表現出符合診斷的精神疾病症狀,其中重度憂鬱症最常見,其次是廣泛性焦慮症

該研究由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者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心理衛生國際學生倡導計劃」的資料進行分析,受訪者包括澳大利亞比利時德國墨西哥北愛爾蘭南非西班牙和美國,8個國家、19所大學,共1.4萬名學生,以常見的精神疾病做評估,包括重度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和恐慌症。

研究發現,35%受訪者至少符合一項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見重度憂鬱症,其次爲廣泛性焦慮症。結果顯示,1/3學生在6種心理健康疾病中至少出現一種心理疾病,呈現了全球心理健康問題,結果也發表於《異常心理學期刊》,另外,先前研究也指出,僅有15-20%學生會尋求諮商中心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上述研究呈現全球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大學新鮮人常見的憂鬱症,原因可能來自父母過度期待,像是滿18歲要獨立自主、負擔自己的生活責任等,但對於剛離開高中生活,多數可能北上或南下,遠離原有家庭的大學新鮮人來說,要立刻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這些期待在現實理想差異下往往會變成壓力。

葉雅馨提醒,年輕人容易高估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無法客觀評估實際狀態,等到求助時往往情況已經很嚴重,建議校方可採取系統合作方式,針對新生家長,提供大學生常見問題,讓家長了解若孩子有狀況可以如何因應,另外,也應多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讓大一新生可透過課程導師輔導心衛中心活動,瞭解情緒檢視方法、自我情緒管理。

對此,全國聯合諮商心理師公理事胡延薇表示,教育部去年開始,已設立學校轉銜輔導機制,讓高中階段接受專業輔導的青少年,於畢業離校前只要家長同意並填寫轉銜輔導通知單,大學端就可以接續輔導,藉此讓憂鬱、焦慮、拒學,嚴重失能的青少年,在大學畢業前達到良好的身心適應狀況。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