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人幫水雉點點兵 官田冬季普查1478只比去年增206只

官田地區仍佔已爲水雉最大的棲息地。(圖/中華民國野鳥學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3日舉辦臺南市水雉大調查,號召全國鳥友幫水雉點點兵,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特將理監事會議在園區舉辦,資深的鳥友、中南部5所大學學生、特有生物中心與愛好水雉的鳥友共計109人蔘與,今年冬季普查共計1478只水雉,較去年增加206只,官田地區仍佔了89%,已爲水雉最大的棲息地。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號召全國各地鳥會鳥頭、特有生物中心與靜宜、嘉大、成大、南大、屏科大等5所大學3日完成了臺南地區水雉大調查。臺南市水雉的族羣數量,又創了歷年新高,顯示水雉族羣數量在臺南地區穩定成長。這次普查由中華鳥會,號召全國鳥會鳥頭再次聚首於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並參與普查活動新竹鳥會資深賞鳥人李雄略回憶說,當初各地鳥會因高鐵開發案一起合作,設立園區,着手於水雉覆育,園區選址在這邊,是因其靠近嘉南大圳,方便取水,當時四周是長滿雜草旱地,胼手胝足着手水雉覆育的任務,18年來營造友善環境,讓水雉數量穩定地成長,這次能參與此次的大普查,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

中華鳥會蔡世鵬理事長說,全國鳥會就像一個大家庭,一起共同關心着我們的土地與環境,透過這樣公民參與的鳥類調查,讓資深的鳥友帶着新加入的新手鳥友,一起關心野生動物生存的棲息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水雉保育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目前鳥類棲息地仍有很多的問題,例如開發、農藥問題、人力老化等等,這都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與關心。在協助友善耕作方面,因爲主要調查地點位於臺南官田區,而菱角田爲水雉主要棲息地,「吃菱角,救水雉」一直是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力推動的口號,在調查活動後,園區特別準備了風味餐,如友善耕種生態米、菱角、菱龍凍等,讓參與調查的人能在活動之後品嚐美味佳餚,藉此一方面提高官田地區的農產品能見度,另一方面,也透過在地食材,讓與會者瞭解到幫助農民,就是照顧生態與自己,更希望藉此讓人與環境和諧共存,保存農田溼地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