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來驟減百隻…港剩47條 中華白海豚保育評級上調至「易危」

中華海豚保育評級,由「近危」上調至「易危」,生存情況困難。(圖爲示意圖金門縣建設處提供/民衆許進西攝影,下同)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中華白海豚在中國被列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有「海上大熊貓」之稱,亦是香港迴歸吉祥物,但近年數目不斷減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月將中華白海豚的保育評級調至「易危」(Vulnerable),代表種羣數量繼續下跌,恐將成爲瀕危物種。

上月1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中華白海豚的保育評級,由「近危」(Near Threatened)上調至「易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海洋保育)李美華表示,香港目前只剩下47條白海豚,相比起2003年的150條,數字整整下降了7成,未來若面對環境改變,白海豚生存情況會更困難。

李美華也指出,近年發現許多幼豚及未成年的白海豚擱淺,情況並不樂觀令人擔憂。她強調,這幾年從建港珠澳大橋開始,海豚數字突然急速減少,再加上三跑工程,香港的海豚有開始南下棲息的趨勢,但該處的海上交通非常繁忙,已經嚴重阻礙中華白海豚覓食,亦干擾海豚之間的溝通。

中華白海豚早在17世紀已於本港水域定居,牠們多在珠三角河口棲息,出沒於鹹淡水交界。這種哺乳類動物深受香港人喜愛,因爲其粉紅色外表夠獨特,性格也友善。但多年來,過度捕魚、水質污染及繁忙的海上交通,沿岸發展亦破壞其生境,這些直接或累積的因素,都威脅着海豚的存亡。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也呼籲,趁爲時未晚之際,應該要更積極保護餘下的海豚。

▲中華白海豚有「海上大熊貓」之稱且性格溫和,深受香港人喜愛。

▼更多精采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