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頭野象迷航「何處是我家?」 向北流浪...剩100KM逼近昆明市!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原本棲息在雲南西雙版納的一羣野生亞洲象,去年年底一路北遷行走500公里,幾乎繞過大半個雲南境內。最新消息指出,目前這15頭野象距離雲南省昆明市區僅約100公里,當地人口有662萬人,象羣一但進入擔心造成恐慌。專家也痛心呼籲,民衆不要招惹野象會有危險,至於野象羣迷路原因,最大敵人和迫害者是人類

▲雲南15頭野象持續北上流浪 。(圖/翻攝 中新網

野象羣迷航「何處是我家?」

《新京報》指出這羣一路流浪野象「罕見」北遷,從西雙版納出發,由西南往東北方向行進已經走了500公里,幾乎跨越了半個雲南。這羣野象羣27日出沒在峨眉山縣的市區街道、巷子漫步遊蕩4個多小時。直到夜裡11點多,才逐漸離開走入山林

據瞭解,剛開始野象羣有18只,其中一隻小象鼻子受傷,外界稱爲「斷鼻家族」。目前,陸續有3只野象原路返回棲息地重新加入其他同伴行列。雲南有關部門地方連續40多天全力監控防範象羣北遷帶來的公共安全隱患。

▲雲南野生亞洲象悲歌,棲息地萎縮闖入人類世界覓食。(圖/翻攝 新京報)

「野象悲歌」被迫流浪覓食

短短40多天,野象羣在元江縣石屏縣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壞農作物達842畝,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近680萬元(單位:人民幣,同下)。有資料顯示,1991年至2016年,雲南野生亞洲象肇事造成損失約3.27億元,致53人死亡、299人受傷。

由於「斷鼻家族」曾造成一人死亡,要進入農村前,當地相關部門提前一小時通知村民躲避到房頂上,不要有燈光,讓狗發出叫聲,以免驚擾路過的大象

▲野象羣破壞農村玉米田。(圖/翻攝 新京報)

有村民說,「家中的大門曾被大像屁股撞開,不是用頭,而是用屁股頂。」吃掉院子曬的玉米後就離開。象羣所經之處,有不少農作物被踩壞,玉米地中央出現明顯的凹陷。

先前還有一隻小象偷吃200斤酒糟,醉倒民居,醒來後開始自由行,水塘泡澡、田埂農地間裡嬉戲。幾天後,「醉倒」的小象玩夠了纔回歸象羣。

▲截至目前,野象羣距離昆明市100公里。(圖/翻攝 雲報

野象羣「罕見」迷路

至於野象遷徙是在尋找新的棲息地?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教授張立分析,「一是亞洲像數量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種羣擴大的壓力下需要尋找新的棲息地。人類干擾,破壞了野象原有的棲息地。」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說,野象北上還有一個原因是「象羣首領經驗不足,出現迷路狀況。」這個季節正是亞洲象食物青黃不接的時候,越往北山林中的食物越少,「象羣處在無序遊走狀態,一直往北走,這樣的行爲不可思議。」

追根究底,讓大陸學界十分痛心真正原因是「人類是破壞環境最大殺手。」貴州省野生動物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表示,「人爲活動,比如原始森林被破壞,導致象羣面臨棲息地壓縮、食物短缺等問題。」

▲野象羣一路向北,哪裡是盡頭? 。(圖/翻攝 雲報)

野生動物棲息地所剩無幾

過去,雲南有不少雨林密佈的地方,如今高海拔區變成茶葉園,低海拔森林大量砍伐改成橡膠樹林,相對低矮的林下,種上草果。當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萎縮,食量驚人的野象羣必須讓自己活下去,被迫冒險闖入人類世界。

大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文章指出,自然區域食源分佈相比於人類生產區域更零散,且農作物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易消化,這使得野象選擇取食農作物。

大批減少的天然林棲息地,會導致人獸衝突的進一步加劇,不只是野生亞洲象失去家園,還涉及到雲豹雲貓長臂猿,各種鳥類甚至是老虎等等。人與大自然爭地永遠是贏家,永遠弱勢的動物們只能在夾縫中求一頓溫飽

▼雲南野生亞洲象悲歌,棲息地變茶園橡膠園 。(圖/翻攝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