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th ATCC與會嘉賓/OB大學長林辰專訪
圖、文/ATCC主辦單位 提供
林辰 Buchi臺灣吧共同創辦人,同時也經營知名的個人Youtube 頻道「Buchi林辰」,擅長時事評論、歷史說書。 ▲林辰。 (圖/ATCC主辦單位提供)【相信自己的心】
時間效益最大化「我不是個很會計劃的人,通常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林辰開頭便這樣說,然而從Youtuber到創立臺灣吧,這過程並非一蹴可幾,談起學生時代的累積,其實林辰從國中就對剪輯產生興趣,但最初剪輯的不是影片,而是音樂。國中的表演活動,大家用臺詞演戲,他卻想要做音樂劇,用旋律說故事。有了這樣的經驗,進入高中後,參加康輔社,有任何與剪輯相關的工作,同伴們便會直覺地看向他,林辰對於能夠勝任這些任務也感到很開心。▲當年參賽需審覈影音履歷,林辰已展露影片製作天份,精緻的開場動畫讓人驚豔。(圖/ATCC主辦單位提供)林辰是出生在花蓮的阿美族,加分考進武陵高中時,身邊有許多聲音警告他會很累,因爲同學們的成績太好,但高中時期的他卻過得相當快樂,唸書考試本來就不是他唯一的目標。「如果是我必須做但不想做的事,那我就努力做到六十分及格,再拿剩下的四十分去做想做的事」,林辰笑着說,語氣有些心虛,因爲聽起來似乎像個壞學生。若以一般標準來看,林辰的確不能被稱做是優等生,高中瘋社團,經常翹課窩在社團辦公室寫劇本,並利用各種奇招險技讓自己學期末不要被當掉。雖然不是最佳示範,但這其實可看成一種時間管理的個人哲學,不求每件事盡善盡美,但求時間效益最大化。然而年少時代經驗不足,踩着鋼索難免有失衡的時刻。林辰太過鬆懈,竟弄錯了學測與指考的加分規定,原以爲穩上的政大廣告,結果出來是東華經濟。他絲毫不瞭解經濟系,只是跟隨商管熱門的風氣填了志願。進入大學後非常不適應,開學兩個月,便去找老師商量休學事宜。
以能力撐起夢想當時林辰看了屏風表演班的劇作《三人行不行》,大受鼓舞,認爲表演纔是他想做的事。和老師分享心中所想,老師直問:「現在的你要如何以自己的能力撐起夢想?」一句話點醒林辰,他才赫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只專注眼前目標,從未反思自己到底會什麼,當下決定既來之則安之,給自己時間觀察該往哪條路走。留在經濟系後,跟着指導教授參與國科會計劃,多了一份收入,寒暑假還可以跟着教授預習下學期的課程,林辰也越念越順利,原先成績不好的他,甚至拿了書卷獎。起初想逃離的地方變得不那麼抗拒。大三那年,企管系的朋友邀請參加 ATCC,第一關要錄製影音履歷,拍片原本就是林辰的專長,他得心應手地完成任務。但順利進入比賽後,開始與企業互動,林辰才發現他雖然喜歡接觸陌生事物,但彼此認識若太過深入,又會感到焦慮,這樣的矛盾使得他在理解企業時非常慌張。而且團隊工作是各司其職,他很擔心若是自己所負責的這一腳垮了,會拖累整個團隊,因此雖然在簡報上做足練習,依舊壓力山大。他們的隊伍最後沒有順利晉級,林辰自我檢討,認爲是沒有摸清主管們喜歡什麼,「其實這就像經營youtube頻道,你一定要了解影片的受衆是誰,拿對的內容出來給對的人」,宣佈被淘汰的隔天,林辰便騎上機車,帶着吉他和DV,開始了爲期五天的環島之旅。一樣是毫無計劃,但出走的渴望太過強烈,那是他大學生涯第一次蹺課,而這趟旅程成爲了他幾乎每次演講,都會播放的紀錄影片。▲林辰與當時 ATCC 參賽團隊夥伴的合照。(圖/ATCC主辦單位提供)埋下種子 長成大樹▲林辰在大學時期,颱風就已經相當穩健。(圖/ATCC主辦單位提供)到了大四,林辰推甄上了中央大學經濟所,在工作前多給自己兩年時間,一面學習,一面努力自己喜歡的事。剛到學校,還沒有辦法使用研究室,林辰去圖書館讀書,無意間在影音資料區看了電影《烏干達天空下》,該片英文片名爲War Dance(戰舞),敘述烏干達的孩子,如何在充滿戰亂、極端嚴酷的環境下,依然能相信世間美好。他們在比賽中跳出美麗的戰舞,感受到此生未曾有過的榮耀。看完電影,林辰感動不已,立志一定要去這塊土地親眼看看。後來他參與了AIESEC的計劃,得到去烏干達的機會。在那裡他見識了從未想像過的貧富差距,在市中心可以吃到臺幣七百元的一餐,但短短几公里遠,另一個村莊的人一個月薪資才臺幣十塊錢。貧窮的另一面其實就是資源分配極度不均,林辰當時服務的村莊有75%的人有愛滋病,而他的工作就是向小朋友宣導愛滋相關知識。空閒時間,林辰喜歡拿着攝影機四處拍,他訪問小朋友的夢想是什麼,許多小朋友們回答:「希望能有錢坐公車去市區一趟。」在我們耳裡多麼日常的行程,於他們而言卻是難以達成的願望。這些經驗在林辰心中埋藏了深刻的種子,他漸漸有了在當地創業的念頭,他用經濟學概念分析了市場,並請教當地臺商,思考過後,認爲夠能發揮所長,在當地開設一家影像製作公司。然而除了創業,林辰其實還有更遙遠的計劃,他希望資源備齊後,能成立一個基金會,資助臺灣的小朋友出國,到烏干達體驗不同的生活。他以自己的經驗出發,認爲這樣的視野衝擊,是可以幫助一個人靜下來思考、想像的。如果孩子們能夠接受這樣的刺激,體悟和感觸或許就能更早化爲實際的行動,心中的種子將會長成大樹,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給予這個世界庇廕。
先做再學 汲取經驗林辰爲了這個夢想設立了一個五年計劃,然而沒有過多久,就發生了太陽花學運。林辰做了一支討論服貿的影片《一場服貿熱雨下的太陽花》,這支影片意外地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迴響,臺灣共同創辦人、現任執行長DJ Hauer便來和林辰聯絡,詢問他合作的意願。林辰一口答應,與幾個共同創辦人相約見面,討論接下來的方向。他們皆有所感,學運之所以會吵得沸沸揚揚、原地踏步,其實有很大一個原因是,許多臺灣人都對自己的歷史太不瞭解,因爲不夠認識自己是誰,纔沒有辦法在同一頻率上做溝通。於是他們想,不如就來做一個關於歷史的節目吧,幾個月後,臺灣吧的第一支影片就誕生了。一路走來,林辰看似執行力很高,其實是摸着石頭過河,一切都是先做再學,中間自然也不乏許多挫折。聊起和夥伴共同創辦的臺灣吧,林辰有不少痛苦的時期,那痛苦並非來自工作本身,而是自我質疑。臺灣吧最初由四人組成,除了撰寫劇本的林辰,還有負責音樂的H a u e r、動畫高手JiaJiach和歷史知識深厚的Thomas小火車。四人聚在一起開會,林辰總會被夥伴三人清晰的思路和邏輯給衝擊,「他們幾秒鐘就可以將一件事情整理得很乾淨,但我卻必須東跳西跳,慢慢畫成一張很大的地圖」,向來獨立作業的林辰,根本不太清楚與人合作該怎麼對話,這使得他充滿了焦慮,不斷讀書惡補溝通技巧和邏輯思維,想盡辦法說服同伴們自己握有專業,並且可以將技能融入到作品中。然而沒過多久,創業的第二個陣痛期就到來。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開始有了員工。起初林辰認爲該找十項全能的人才,於是招攬了囧星人,又在百人面試中,精挑細選出還是大學生的超級歪,兩人都是學習力超羣,自備一套完整知識系統的強者。「我不曉得管理到底是什麼,自己又是怎麼樣的主管」,面對部門成員時感到能力不足,要代表部門去和他人溝通時又不夠強壯,林辰進入了第二階段的惡補,他開始閱讀許多關於管理的知識。跌跌撞撞來到了第三階段,團隊成員又要招新,這次林辰汲取了經驗,不再要求員工能夠單打獨鬥,反而希望他們能彼此補強。他找來了三個人,一個偏重創意,一個偏重邏輯,再加上一個介於兩者、能夠協調的中間人,三人之間互相學習,成爲良性的工作環境。
相信心中的感覺回顧人生,其實路途中有許多需要作出選擇的轉捩點,但林辰做起決定俐落明快,「我比較沒有做選擇的問題,因爲我會去做的都是我想做的事」,對選擇的方向沒有後悔,但對中間的過程多少有些遺憾。當初應該好好學習語言,是林辰最常反省的事。在網路上製作內容,經常需要研究大量的參考資料,在蒐集資訊時,若自己能夠多一項外語能力,無論是英文或日文,都會幫助甚大,林辰分享自己的心得:「臺灣的youtube產業經常慢國外半年以上,如果能掌握最新趨勢,就能先在未開發的藍海上插旗子。」當林辰在閱讀資料,卻需要花上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在查單字,速度上就落了好幾拍。曾經有外國人拜訪臺灣吧,林辰在吧檯前調酒,卻因爲跨不過語言的牆,無法與他們順利聊天,當下意識到自己是共同創辦人,應該要能做到更多,後悔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林辰也希望自己當初能再大膽一點,若目標確定了,就應該放手去做。他的確會去嘗試各種想做的事,但年少時總會想要顧全大局,浪費了許多時間在面面俱到上,當最後終於進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發現那些專注的人能力都比自己要強。現在回頭看,應該要更相信心中的感覺。關於大學時代,林辰講了兩個有趣的比喻,「時間就像衛生紙,抽着抽着就沒了,但時間其實也很像牙膏,你以爲你用完了,硬擠的話你還是會有很多」,他以自身經驗建議學弟妹,不需要太着急於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一定會找到出路,現在做的事情就算沒有立即的成效,也會累積到未來,「你只需要專注你眼前的事,確定那是你想做的,不要辜負自己。」給學弟妹的建議1. 大學就是個寶庫,你有很多機會去爲你的未來鋪路。2. 就算當下沒有感覺到在累積,未來有一天也有可能發揮作用。3. 沒有那麼多時間做每一件事,因此要專注於當下最想做的事,把它做好。
●16th ATCC 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我想了解更多>>>
● 3/24~25│花博爭豔館,ATCC開幕論壇暨品牌人才交流展,馬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