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尼泊爾靈魂拷問,我國無力反駁,總理:不惜一切代價登頂

這是1960年4月,周總理訪問尼泊爾解決中尼邊界問題時,尼泊爾的一句靈魂拷問。

的確如此,如果你從未觸摸過一樣東西,怎麼能說這樣東西是你的呢?

面對尼泊爾的拷問,周總理無力反駁,因爲截止到1960年4月,中國還沒有人登上過珠峰,尼泊爾人丹增·諾爾蓋卻在1953年以嚮導的身份登上珠峰。面對尼泊爾企圖佔據整個珠峰的野心,我們該怎麼辦呢?而我國的登山隊卻在登頂8500米處遭遇了嚴重困難,登山隊士氣低落,登山隊長甚至打算明年再戰。

爲了扭轉中尼邊界談判中的不利局面,賀龍副總理傳達了周總理的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重新組織攀登。

珠峰歸屬,中尼難達共識:

提及珠穆朗瑪峰我們下意識地認爲這是屬於我國的固有領土,然而珠峰歸中國和尼泊爾共有,南坡歸尼泊爾,北坡才歸我國。

早在1822年的清朝《皇朝地理圖》上,就以“珠穆朗瑪”標註珠峰,不過長期以來西方人一直稱之爲“額菲爾士峰”,這是因爲英國人殖民印度後,開始侵入西藏,1852年英印政府對珠峰進行了高度測量,1855年以英印測量局局長的姓氏“額菲爾士”命名了這座山峰。

珠峰的歸屬問題歸結於晚清時期西藏及尼泊爾遭英國的入侵,經過1788年至1792年的廓爾喀戰役,尼泊爾內附清朝,成爲清王朝的屬國。然而1855年的藏尼戰爭,清朝全力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無暇顧及西藏事務,西藏戰敗,使得尼泊爾在西藏獲得了許多特權,1955年中國和尼泊爾建交,兩國關係也進入了新篇章。儘管中國和尼泊爾擁有長達1000多公里的邊界線,但是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有邊無界”,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因而只有一條傳統的習慣線,中尼建交後,邊界問題也逐漸提上了日程。

1957年,周總理受邀訪問尼泊爾,儘管沒有談及邊界問題,但是周總理表示中尼兩國被1000多公里的喜馬拉雅山連接在一起,應該和平相處。

1959年,西藏少部分上層農奴主發動叛亂,失敗後,達賴逃到了印度,也有數萬藏民進入了尼泊爾,爲了平叛,我軍進入了邊境地區,被國外敵對國家污衊爲侵犯尼泊爾的領土,中尼邊界的劃定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候。

所以1959年周總理對尼泊爾方面表示,願意以傳統習慣線爲依據劃分邊界。

同年,中國駐尼泊爾大使潘自力,提出了簽訂邊界協定以解決邊界爭端的建議,尼方表示贊同,畢竟中國是大國,如果以武力相爭的話,是落不到好處的。

尼泊爾感受到了中國的善意,於是1960年3月,尼泊爾首相來訪中國,準備就邊界問題進行商議。尼泊爾方面對中國以傳統習慣線作爲劃分邊界的基礎是認同的,從其揭秘的外交檔案中可以看到,尼首相說對中國以“現存的傳統邊界線作爲這種劃定的基礎”是十分感激的,傳統習慣線成爲了中尼劃分邊界的基礎。

根據這條傳統習慣線,中尼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爭議,尼泊爾說1792年有位中國將軍到邊界標定了全線,只是到後來纔對個別地區發生了爭論。我國則表示“傳統習慣線與實際管轄情況出入不大,有8個地方有問題”。

按照這種雙方都沒有太大爭議的基礎上進行邊界談判,原以爲會很容易,但是事情並不能如人所願。

毛主席提議:一人一半

1960年3月11日,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來訪,同周總理進行了三次會談,會談達成了共識,即以傳統習慣線和雙方實際管轄爲基礎劃定邊界,對個別有爭議的部分實際勘察後再做調整。中國放棄了1792年清朝福康安將軍擊退廓爾喀軍後,在中尼之間設立的“鄂博界碑”爲基礎進行談判,而尼泊爾也不再提中尼兩國之間“從未正式劃定邊界”,儘管中尼兩國都做出了讓步,但是關於珠峰的歸屬問題,始終談不攏。

3月18日,毛主席會見了尼泊爾首相,他說“珠峰”問題,全給你們,我們感情上過不去,全給我們,你們感情上過不去,可以一半一半。

不過尼泊爾人是有野心的,他們表示,過去爬山,一直都是要拿尼泊爾的簽證的。當然是要拿尼泊爾簽證,因爲南坡更加平緩容易爬,直到1960年3月還沒有人從北坡爬上過珠峰。

這讓主席不得不“提醒”尼首相:“長期的習慣是,從西藏爬山,就得得到西藏地方的許可。”這是什麼意思?尼泊爾當年還是中國的藩屬國,明白無疑地告訴尼泊爾,如果得寸進尺珠峰到底歸誰可就不好說了。

表示,如果實在解決不好珠峰的歸屬的問題,可以放一放,等到能夠解決的時候再談,主席說,珠峰足夠高,足以保護雙方的安全。

對於毛主席的提議,珠峰歸屬一人一半,尼泊爾方面並沒有表態,帶着珠峰歸屬待定的問題,代表團返回尼泊爾。

4月,周總理回訪尼泊爾,再次商談珠峰的問題。

爲什麼我們要這麼急迫地解決珠峰的問題?因爲珠峰的歸屬問題,是整個中尼邊界中最難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邊界就沒法劃定。

自1959年,中印首次邊界流血衝突以來,兩國關係持續惡化,印度一直推行“前進政策”,試圖從中國奪取更多的土地,印度一直在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挑撥中尼關係。尼赫魯對尼泊爾說印度和尼泊爾沒有利益衝突,大言不慚地說,印度對尼泊爾沒有野心,強調印度和尼泊爾對西藏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後,繼承了英國的殖民思想,同尼泊爾、錫金和不丹有“特殊關係”,所以尼赫魯說,任何對尼泊爾的侵略行爲都視爲對印度的侵略。

此時的中國,北有中蘇關係惡化,東有臺海鬧騰,中美關係又一直對立,爲此需要建立一個友好的周邊國家關係。

所以中尼邊界問題需要儘快解決。

尼泊爾的靈魂一問:

4月,周總理如期訪尼,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尼泊爾方面對於珠峰依然“執迷不悟”,周總理重申中國的態度,南坡歸尼泊爾,北坡歸中國。但是尼泊爾方面說出了本文開頭的那句靈魂拷問。

尼泊爾此言一出,總理陷入了無言的狀態,的確,中國至今爲止還沒有人登上過珠峰。而尼泊爾卻在7年前登上了珠峰,成爲第一個登上珠峰的尼泊爾人,也是人類首次登上珠峰。

1953年5月29日,尼泊爾人丹增·諾爾蓋以嚮導的身份,被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僱傭,一同登上了珠峰,人類第一次登上的珠峰,成爲了尼泊爾的驕傲。

反觀中國,晚清以來軍閥混戰,民生凋敝,別說登山了,吃飽尚且是問題,新中國成立後,面臨着西方國家的技術和物資封鎖,登山非常困難。1958年,中蘇兩國制定了中蘇共同攀登珠峰的“三年計劃”:58年偵查、59年試登、60年登頂。

但先是1959年登山隊參加了平叛,繼而中蘇關係惡化,蘇聯退出登山隊,這也使得中國登山隊缺少了先進的登山設備。尼泊爾已經在1953年登頂,如果中國不能登頂珠峰,那麼必然在邊界談判中落入下風,這一點中國自然明白。兼任體育主任的賀龍說:“他們不幹,我們自己幹。”

爲了保證成功登頂珠峰,國家特地撥出專項資金前往瑞士購買登山設備,1960年2月組建了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決定從中國境內被英國人稱爲“飛鳥也無法逾越”的北坡攀登珠峰。

1960年3月19日,登山隊抵達了1958年偵查號的大本營,向珠峰發起了衝鋒。

經過三次適應性的攀登,最後最高爬到了8500米左右的位置,並建立了營地,然而看着隊伍因凍傷不斷減員,214人的登山隊,有的凍掉了胳膊,有的凍掉了鼻子,甚至有的付出了生命代價。隊長史佔春含着淚說道:“今年登頂,已經無望。”

然而由於尼泊爾的那一句拷問,總理同主席商議後,回覆尼泊爾:如果中國從北坡登頂珠峰成功,那麼中尼就必須共享珠峰主權。

尼泊爾方面同意了,因爲在他們看來,從南坡登頂尚且困難重重,因爲在此之前的試圖從北坡攀登的10支登山隊全部失敗,中國也絕對不可能成功,的確如此,即便中國從北坡登頂成功後,後續試圖繼續從北坡登頂的登山隊仍有很多失敗的情況。但侵略者的槍炮嚇不倒中國人,冰雪高山也絕對不能。那些以爲中國不能完成的事情,最後往往打臉。

必須登頂:

登山隊退了下來,向北京作了彙報,希望撤回拉薩,明年再戰。但是賀龍接到了周總理關於中尼邊境談判的情況,要求賀龍:重新組織力量攀登頂峰。

接到總理的指示,賀龍當即下令登山隊:要不惜一切代價,重新組織攀登。

5月,還有另外一支登山隊也在向珠峰攀巖,這就是印度登山隊,他們正從尼泊爾境內攀登。假如他們成功登頂了,而中國卻沒有,自然沒了國家顏面,再加上邊界談判的需要,登山隊必須登上去。當然最後印度登山隊攀登到8625米的時候,以風大無法前進爲由放棄繼續前進。2年後再次攀登珠峰,再次失敗。

5月17日,登山隊成立了一支登山突擊組,組長許競,組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以及劉連滿等人向峰頂發起了第四次衝鋒,也是最後一次衝鋒。

最終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三人於1960年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登上了珠峰峰頂。

5月28日,中國將這一壯舉向全世界公佈。

尼泊爾再也不能以中國沒登上珠峰而拒絕中國對珠峰主權的要求。

8月,中尼邊界聯合委員會成立。

經過四輪談判,最終在1961年10月5日,接受了珠峰一人一半的分法,簽署了邊界條約,中尼邊界得以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