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軍售額達3,610億 陸排名第二卻遠遠落後龍頭國家

美國穩居全球軍售龍頭地位,光前5大軍火企業銷售總額就達1660億美元。圖爲美空軍將售予烏克蘭軍備裝送上機。(圖/DVIDS)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7日釋出的研究報告,全球前25大軍火製造商,在2019年的軍備與軍事服務銷售總額達3,610億美元(約新臺幣10.389兆元);較2018年成長8.5%。其中,美國仍舊穩坐龍頭寶座中國大陸位居第二,俄國銷售額卻下滑中。不過,這是中東軍火商首次擠入全球前25大軍備製造商之林

SIPRI聲明稿指出,全球前25大軍備製造商中,前5名全是美國企業;分別爲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格(Northrop Grumman)、雷神與通用動力。這5大軍火企業總銷售額爲1660億美元(約新臺幣4.77兆元)。

整體而言,前25大軍備製造商中,美國企業佔12家,銷售額佔前25大軍火商總銷售額的61%。其中,Harris Corporation和L3 Technologies才於2018年合併爲L3Harris Technologies,卻在2019年一舉拿下25大軍工企業的第10位。

就中共方面,前25大軍備企業中,大陸企業佔4位;其中有3家擠進全球前10大軍火商,分別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AVIC,第6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第8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NORINCO,第9名)。

此外,加上排名第24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又稱南方工業集團,CSGC),大陸銷售額約567億美元(約新臺幣1.6兆元),較去年成長4.8%,佔前25大軍火企業總銷售額的16%。

與美國的61%相比,大陸雖位居第二但仍遠遠落後美國。不過,大陸飛彈製造與造船業因銷售數字無法取得,而無法納入該報告統計,故實際銷售數字恐高出目前統計。SIPRI認爲,亮眼的成長表現代表大陸武器商正共軍的軍事現代化而受益。

至於俄國,共有2家企業擠入前25大軍備企業,分別爲排名第15的Almaz-Antey與排名第25的聯合造船公司,2家軍售額佔全球25大軍火企業的3.9%。

針對這2家公司的軍售額在2018至2019年間下滑6.34億美元;SIPRI認爲,國內競爭俄國政府減少艦隊現代化的預算,成爲聯合造船主要挑戰

西歐方面,共有6家廠商位列前25大軍火企業,其銷售額佔總額的18%。其中,排名第13的空中巴士與第14的泰雷斯,是軍火商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2家公司,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都擁有業務

2019年也是中東地區軍火商首度擠入全球前25大軍備企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EDGE目前排行第22名,其銷售額佔前25軍火企業銷售總額的1.3%。SIPRI的研究員魏士曼(Pieter Wezeman)表示,EDGE說明中東地區本身對軍備與軍事服務的需求攀升,加上又希望減少對外國企業的依賴,進而推動中東軍工企業的持續成長。

報告總結,與2018年相比,排名前25位的軍火商有19家銷售額成長;其中又以洛克希德馬丁爲最,共成長51億美元、漲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