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出國留學火爆,拔尖人才培養“本土+留學”並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出國留學市場仍然在持續回暖。

3月底,隨着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等高校發放了2028屆(2024年入學)本科offer,美國名校2028屆本科錄取至此全部結束。

“根據我們的統計,今年不管是美國的藤校、排名前30名校,還是牛津、劍橋,錄取中國學生的人數都有所增長。”第三方國際教育機構宜校創始人肖經棟說。

留學火熱也體現在產業端。新東方4月25日發佈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出國考試準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9%,出國諮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

疫情過後,出國留學便利度大大提升,中國家庭追求優質教育的需求被重新點燃。近年來,中國學生留學目的地從美國向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擴散,開啓了出國留學新態勢。

3月底,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召開發佈會介紹2024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相關情況,提出我國出國留學的形勢在疫情之後正在強勁地復甦、平穩地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疫情期間到美國讀研究生尤其是讀博士受到波及,這給國內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供了契機,特別是強基計劃第一批學生已經完成向研究生轉段。

專家指出,留學新態勢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出現了本土與留學並重的新路徑。

中國仍是最大留學生源國

斯坦福大學標誌性的紅杉樹下,用中文寫着一行宋慶齡的名言“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

4月24日,上海宋慶齡學校官方微信發佈了這樣一幅海報,祝賀該校國際部學子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宜校數據統計,斯坦福大學2028屆本科共錄取了15名中國學校的學生。而2027屆本科錄取11人。此外,美國8所藤校2028屆本科共錄取中國學校的學生156人,而2027屆爲153人。

今年的出國留學讀本科學生,高中入學時正處疫情時期,招生本應受到影響。但根據宜校2022年對23個省份的63所國際化學校進行調研發現,疫情期間,就讀國際化學校的高中生人數整體有所下滑,但一些知名國際化學校因接納了海外高中的中國學生,人數不減反增。

到了2023年,宜校對這些學校進行了回訪,結果顯示,2023年的招生量爆發式上漲,2023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總量比2023年畢業生總量增長76.8%,特別是非發達地區和非傳統名校學生人數增長明顯。

這很可能意味着,今後幾年我國出國留學讀本科的學生還將增長。“估計今年出國留學人數大概率也會增長。”肖經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不過,短期的暴漲之後,國內國際化學校的招生料將平穩。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執行副校長、招生辦主任黃志銘認爲,自2008年以後,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導致生源池逐步減小。由於學校招生人數與出生人口正相關,逐年減少的出生人口將導致國際學校的招生人數下降。此外,國內經濟狀況也會影響人們出國留學的決定。

出國留學讀研市場同樣也在回暖。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多所高校2023年就業質量報告發現,國內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人數和比例持續上升。

北京大學2023屆本科畢業生有680人出國留學,佔畢業生人數17.77%,比上年增長1.23個百分點;清華大學2023屆本科畢業生有503人出國留學,佔畢業生人數15.62%,比上年增長1.61個百分點;復旦大學2023屆本科畢業生有564人出國留學,佔畢業生人數17.48%,比上年增長0.6個百分點。

今年2月,全球化智庫發佈《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3-2024)》(下稱《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依然是最大留學生源國。

《報告》指出,2020年出國留學人數爲45.09萬人,2021年回升至52.37萬人,2022年進一步回升至66.12萬人。從美國、英國等國2023年給中國學生簽發的留學簽證數量來看,中國學生留學的需求依然強勁,出國留學市場正在穩步恢復。

留學目的地多元化

從出國留學的目的地來看,目前也進入新的階段。

4月18日,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官方微信發佈了該校2024年全球本科錄取成績單,480餘名畢業生共獲得了近2000份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大學的offer。

其中,300餘名申請英國高校的學生中,48名學生獲得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預錄取通知;近70%的學生成功獲得了英國G5精英大學的預錄取通知。

倫敦大學學院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9名,向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同時發放了213份預錄取offer。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是全球知名的頂尖大學,今年招錄的中國本科新生再創新高。宜校統計,截至1月底,兩校2024年共預錄取428名中國學生,超過了2023年382名,增長12%。

“英升美降”,是近兩年來隨着疫情和國際形勢變化,發生在我國出國留學領域的鮮明特點。

肖經棟表示,除了國際形勢,赴英國留學人數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英國大學本科學制通常爲三年,授課型碩士學制通常爲一年,這大大節約了學生的留學成本。更直接的成本是費用,目前在美國紐約等大城市留學,每年要花費100多萬元人民幣,但在英國的大城市,花費可以減少一半。

“以前赴美國留學的學生,很重要的目標是留在美國就業,而赴英國留學的學生,則普遍回國就業。現在美國簽證政策收緊,本想赴美留學的學生認爲既然要回國就業,索性選擇水平相當、成本更低的英國高校。”肖經棟說。

《報告》進一步指出,傳統的留學理念發生變化,使得中國學生留學的選擇更爲分散,赴傳統留學國家留學的人數將趨於穩定,新的留學目的地不斷形成。

過去,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主要集中在美、英、澳、加、日等發達國家;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吸引中國學生。

例如,德國、新西蘭等國家的優質教育資源和高性價比生活體驗,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將目光投向這些地區。

一些新興的留學目的地,如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法國、俄羅斯、意大利、愛爾蘭、西班牙、瑞典、瑞士等歐洲國家,2021年均位列中國學生留學前20大目的地,並擁有數千乃至數萬名中國留學生。其他歐洲國家,如土耳其、芬蘭、丹麥、波蘭等,也有一千多名中國留學生。

“本土+留學”培養並重

出國留學新態勢,還體現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

梳理近年來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現,2020—2022屆碩士畢業生出國留學讀博的人數持續下降,從196人降至127人,降幅超過35%。

出國留學,是長期以來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共授予博士學位52760人,其中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持臨時簽證者佔9.1%。

然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沈文欽指出,每年大量畢業生出國讀研對本土高等教育體系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比如博士優秀生源的流失,會對國內的博士培養質量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沈文欽和研究團隊對300餘位有出國留學意向的本科畢業生進行了訪談,他們發現,在疫情之後,越來越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留在國內讀研。2023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調查數據顯示,在五大基礎理科(數、物、化、生、計算機)本科成績位於院系前30%的146名優秀學生中,34人選擇出國攻讀博士,79人留在國內攻讀博士,分別佔比23.3%和54.1%。

《報告》也指出,國內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機構逐步形成,中外合作辦學等在地留學項目逐漸成熟,爲學生獲取中外優質資源同時保持與世界緊密交流提供了可能,爲學生全方位發展提供更多的新路徑選擇。

沈文欽介紹,在歷史上,美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博士拔尖人才培養均走過了國外培養爲主、“本土+留學”培養並重到基本自主培養3個階段,並最終分別成爲國際性的博士培養中心和區域性的博士培養中心。

我國相關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機制的完善,也在豐富這條新路徑。

強基計劃2019年啓動招生以來,到2023年底,第一批本科生已經轉段至研究生。各校披露的數據顯示,很多高校的轉段比例在70%以上。轉段後,強基生將留在國內讀研。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有130人順利轉段,其中本科直博人數高達128人。

“優秀生源留在國內攻讀博士,有利於提高國內博士生生源質量,也有利於提高國內科研水平。”沈文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沈文欽認爲,在此背景下,我國應一方面抓住優秀生源供給增加的歷史機遇,持續提高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能力,另一方面繼續堅持教育對外開放,進一步促進留學目的國的多元化,以降低留學趨勢變化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