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藝術空間《生活時間考》 重新定義歲月

新竹241藝術空間年度壓軸展《生活時間考》,展期從即日起至12月22日。(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蔡文綺/新竹報導

新竹241藝術空間年度壓軸展《生活時間考》,即日起至12月22日,邀請11位知名當代藝術家參與,藉由繪畫影像、錄像、數位互動與機械動力裝置媒材,呈現各自對時間的觀察、挑戰定義,值得一探。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深刻意義,以他爲例,上任以來,「就一直在跟時間賽跑」,因爲想讓這座城市更好,就必需努力爭取經費、邀請頂尖建築師規劃設計團隊協助、並且加緊施工、更要求美感與品質,「天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歲末年終,241藝術空間策劃這檔探索「時間」內涵主題展,別具深意。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表示,少年時我們爲賦新辭強說愁,而今,隨時間變化的風和水已然讓人察覺生活時間考。在展覽「生活時間考」中,民衆與藝術家以超越語言的感動彼此共鳴,尋找內心同頻率的溫度。感謝策展人與11位藝術家的參與,圓滿了時鐘表面的12個刻度

她更表示,241藝術空間打破藝術的高不可攀,創造良好互動,年度一系列的主題策展如風,帶動奔放的心收斂其中。希望新竹人在藝術的風中而自由自在,於秋收冬藏的此刻將藝術的溫度握在口袋中。

《生活時間考》策展人張禮豪指出,沒有確切定義、無從斷言始終的「時間」,一直是不同學科專家深感興趣與挑戰的研究課題,到現在,也還沒有人或有最新科技能絲毫不差地來計算時間。

他說,時間的概念與內涵,在3C科技普及後,更加個人化,掌握較多知識、訊息與媒材的當代藝術創作者,更能借由線性、循環、反覆甚至逆轉、平行、重疊等諸多對時間的描述及臆測,有不同的表現手法與詮釋。

《生活時間考》彙集了袁廣鳴、許家維、邱建仁莊志維、丁建中、陳飛豪李浩、林冠名陳萬仁、黃至正、盂施甫等11位臺灣當代藝術家,以平面繪畫、影像、錄像或機械動力裝置等媒材來闡述時間,都值得慢慢品賞

張禮豪以資深藝術家袁廣鳴「能量的風景」攝影作品爲例,作者在同一個海岸邊,不同時間點拍下近百張照片,再以刪除或縫合、拼貼方式,合成一張空有沙灘陽傘揹包及鞋,看似熱鬧的卻空無一人的海岸,遠方則有兩座核電廠隱隱矗立着,讓觀者不由產生不安感,意在反映當代科技與人文、自然相處難解的生存狀態。許家維的「神靈的書寫」頗富趣味,他藉雙頻道同步播映方式,邀請鐵甲元帥進攝影棚現場錄製建築師尋問已消失的武夷山一座神廟原址圖像場景,一面熒幕是民間神明問事現場,另一幕是即時繪製出的寺廟圖,讓古今時空在同一時間無縫接軌,表現時間奇幻的多樣性。

邱建仁喜歡隨手拍攝街景或人羣影像,再重置入畫,例如紐約街頭拍的女子招手叫計程車的樣子、巴黎街頭的雕像等,沉澱後,以獨特油畫創作技法,變成一件件近似黑白虛幻場景的作品,打破時間的侷限。

新竹籍藝術家陳飛豪擅長曆史考據,以日據時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治臺影像,雙頻道播映,其中還能看到新竹神社舊州廳、東門城與火車站,把人帶回歷史的現場。

此外,由如牧創新所創作的《節氣幻境》互動投影裝置,邀請觀衆透過觸摸影像,體驗傳統人們依循二十四節氣變換,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面貌。

新竹市文化局指出,《生活時間考》展期中,將辦四場親子活動,相關內容請上「241藝術空間」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241/)或洽電03-5337945及撥打1999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