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開張”

要聞李克強向第五屆中德創新大會致賀信

李克強在賀信中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捲全球,科技創新正深刻改變着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中德科技創新合作開創了大國科技合作的先例,爲兩國務實合作裝上了大功率引擎”。>>>

要聞二 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將在全國上映 展示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

中央電視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將於3月2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要聞三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要聞四 “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組織的“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結果27日在京揭曉。>>>

要聞五 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任務將由長征十一號於2018年執行

2018年,我國運載火箭將實現海上發射“首秀”。記者2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今年將執行5次發射,包括4次陸上發射和1次海上發射。>>>

要聞六 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開張” 首次開啓代表委員通道

隨着全國兩會腳步的臨近,設在北京西長安街北側梅地亞中心的兩會新聞中心27日正式“開張”。據悉,今年全國兩會將首次開啓“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並繼續做好“部長通道”。>>>

要聞七 普通話普及率將納入扶貧工作績效考覈

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語委印發了《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強調,要將普通話普及率的提升納入地方扶貧部門、教育部門扶貧工作績效考覈;新錄用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

要聞八 我國已認定26萬多戶納稅人4月1日起開繳環保稅

國家稅務總局27日對外發布,2018年我國最新亮相環境保護稅將於4月1日迎來首個徵稅期,目前全國各地稅務機關共識別認定環境保護稅納稅人26萬多戶。>>>

要聞九 瀘溪下灣遺址入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

26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距今7000多年的“高廟文化”的重要遺址地瀘溪下灣遺址入圍終評名單。>>>

要聞十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讓水稻既優質又高產基因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研究員課題組27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網絡版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可以讓稻米品質和產量“協同提高”的關鍵基因,釐清了植物細胞G蛋白信號轉導途徑調控種子大小作用的全新分子機制,應用到新品種水稻培育中,有望讓水稻好吃又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