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印度版CAR-T癌症療法費用僅美國1/10

3月22日(星期五)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1、谷歌AI即將能夠利用人類的咳嗽聲進行疾病診斷

由谷歌科學家領銜的團隊研發出一款機器學習工具,能夠通過分析咳嗽聲和呼吸聲等背景噪音來檢測和監測人的健康狀態。這款人工智能系統接受了數以百萬計的人聲樣本訓練,未來有可能被醫生用於診斷諸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結核病等疾病,並用以評估個人的肺功能。

這一AI系統,名爲“健康聲學表徵”(HealthAcoustic Representations,HeAR),之所以新穎,是因爲它接受了大規模數據集的訓練,並且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微調,以完成多樣化的任務。

谷歌研究團隊在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尚未經同行評審的預印本中介紹了這項工具。他們說現在判斷HeAR是否會成爲商業產品還爲時過早。目前的計劃是允許感興趣的研究者訪問這一模型,使其能夠在他們自己的研究項目中加以應用。

2、印度推出最先進的CAR-T癌症治療方案,成本僅爲美國的十分之一

印度一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ImmunoACT正在生產一種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產品NexCAR19。CAR-T細胞療法作爲一種在美國首發的尖端癌症治療技術,主要用於血癌治療,並在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和腦癌等方面顯示出潛力,近幾年迅速發展。

ImmunoACT生產的NexCAR19單次治療的費用介於3萬至4萬美元之間。美國首個CAR-T細胞療法於2017年獲批上市,目前,商業化CAR-T療法的費用大約在37萬至53萬美元之間,這還不包括醫院費用和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所需的藥物費用。印度的CAR-T治療費用大約只是全球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

去年10月,印度藥品監管機構批准了NexCAR19在印度的臨牀使用。到去年12月,ImmunoACT開始向付費患者提供治療,如今,在印度多家醫院,它每月爲約24位患者提供治療服務。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科學家發現了埃博拉病毒複製的新機制,這可能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埃博拉病毒(EVD)可導致致命而又罕見的疾病,危及人類及其他靈長類動物。長期以來,它一直被認爲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個嚴重威脅。

藉助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以及計算建模等先進技術的支持,研究人員在理解埃博拉病毒在人類細胞內如何複製的問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這項研究揭示了一個新的治療靶標,爲開發更有效治療埃博拉病毒提供了可能。

研究團隊特別關注埃博拉病毒的VP35蛋白與人類細胞中存在的泛素(ubiquitin,Ub)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對於病毒的複製和逃避免疫系統攻擊至關重要。研究合著者表示,他們能夠預測埃博拉病毒蛋白與泛素鏈結合的特定區域,並識別出有潛力破壞這種相互作用的候選藥物。這一發現不僅深化了對埃博拉病毒機制的理解,也爲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案鋪平了道路。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最古老的組成部分:原始星系碎片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MPIA)成功識別了銀河系最早期的兩個構建塊。這兩個原始星系碎片被名爲Shakti和Shiva(這兩個詞都是梵語,是印度教神靈的名字),它們在宇宙星系形成的初始階段,大約120億到130億年前,與早期的銀河系合併。相關成果已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發表。

這一發現通過結合來自歐洲航天局(ESA)的Gaia天體測量衛星的近600萬顆恆星的數據與斯隆數字巡天(SDSS)的測量數據實現的。對天文學家來說,相當於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最初的定居點如何發展成爲今天的大都市的痕跡。

2、微塑料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科學家開發出可生物降解的微塑料

微塑料是從日常使用的塑料產品中釋放出的微小而幾乎不可破壞的碎片。微塑料可能需要100到1000年才能分解,與此同時,地球和人類的身體每天都面臨着這些物質的日益嚴重的污染。

尋找替代傳統石油基塑料和微塑料的解決方案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與材料科學公司Algenesis的科學家合作,展示了他們開發的基於植物的聚合物在七個月內能夠在微塑料級別生物降解。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作者包括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教授、校友和前研究科學家。

爲了驗證其微塑料級別的生物降解性,研究團隊將產品磨成微小粒子,並採用了三種不同的測量方法進行驗證。

3、研究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嚴重肺部感染會對心臟造成損害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支持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便新冠病毒沒有直接感染心臟組織,也能對心臟造成損害。這項研究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雜誌上,專門探討了新冠病毒相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患者的心臟損傷情況,ARDS是一種可能致命的嚴重肺部疾病。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的發現不僅與心臟相關,也可能適用於其他器官和除SARS-CoV-2以外的其他病毒。

早先研究已經表明,新冠肺炎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長期新冠後遺症的風險。先前的成像研究顯示,超過50%的新冠肺炎患者表現出某種形式的炎症或心臟損傷。但科學家們不清楚這種損傷是由於病毒直接感染了心臟組織本身,還是因爲身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引發的全身性炎症所致。

爲了深入研究,該團隊關注了一種名爲心臟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這種細胞在維持組織健康中扮演着關鍵角色,但在心臟病發作或心力衰竭等損傷反應中,它們會轉變成促炎型細胞。研究人員分析了21名因新冠病毒相關ARDS死亡患者的心臟組織樣本,並將其與33名因非新冠病毒原因死亡的患者的心臟組織樣本進行了對比。他們還對感染新冠病毒的小鼠進行了研究,以追蹤感染後心髒巨噬細胞的變化。

在人類和小鼠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心臟巨噬細胞數量增加,並且這些細胞從正常的保護狀態轉變爲促進炎症的狀態。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韓國研發新型生產氨基清潔氫的方法,實現零二氧化碳排放

韓國能源研究院(KIER)氫研究所研發出了首個不依賴化石燃料、基於氨分解的清潔制氫技術。

氨,由氫元素和氮元素構成,在分解制取氫氣時不排放碳。但該分解過程需超過600℃的熱能,目前階段需依賴化石燃料,因而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爲了生產清潔氫氣,即便在分解氨的過程中,也需採用無碳能源進行加熱。

氨分解反應產生的氮氣和氫氣混合物會被回收用作加熱元素,以往這些氣體所提供的熱量通常不足,但藉助新開發的系統,已能滿足所需的熱能。

該新系統每小時能生產約0.45kg的純度超過99.97%的氫氣,滿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需求。

此外,研究團隊還展示了一款1千瓦的建築用無碳排放燃料電池系統,利用從氨中提取的氫氣發電,無二氧化碳排放,克服了依賴天然氣的燃料電池系統的缺陷。

研究人員認爲,結合使用氨和燃料電池爲生態船舶提供了新的驅動方案。

2、新型鼻腔噴霧劑有望緩解睡眠呼吸暫停問題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一款睡前使用的鼻腔噴霧劑可能有助於減輕睡眠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並有助於降低血壓。這項刊登在《心臟與循環生理學雜誌》( The Journal of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上的新研究,爲全球數百萬遭受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SAS)困擾的人們帶來了希望。

本研究的目標是探究一款新型鉀通道阻滯劑鼻腔噴霧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嚴重性的影響,並研究不同呼吸方式,如僅限鼻呼吸,以及對此有積極響應者的生理特質的可能作用。鉀通道阻滯劑是指那些能阻斷中樞神經系統內鉀通道活動的藥物。

研究的主要作者表示,這種鼻腔噴霧劑的使用,可能通過增強肌肉活動來保持上呼吸道的通暢,減少睡眠時喉部塌陷的風險。(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