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人盜掘張獻忠「江口沉銀」 金額高達15億臺幣

▲在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的小半截金封冊。(圖/翻攝自中新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四川省公安部13日破獲四川眉山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與盜賣文物案,嫌犯利用專業設備挖掘岷江河道內的寶物,即傳說張獻忠的「千船沉銀」。官方稱,由國家公安部親自督導,歷經2年縝密偵查,逮捕涉案嫌犯70名,追回各類文物千餘件,涉案的文物交易金額人民幣3億元(摺合臺幣15億元)。

▲刻有「西王賞功」的金、銀幣專家認定純度有90%以上。

民間傳說,明末清初民變領袖之一的張獻忠,割據四川,在成都建國大西」,年號大順。後來清兵軍臨成都,張獻忠率數十萬大軍,攜歷年所搶的金銀財寶向西突圍,但在江口古鎮老虎一帶遇襲,其部隊死傷慘重,千船金銀沉入岷江河底,張獻忠最後只帶了少數部下逃亡成功。

關於「千船沉銀」的傳說有很多版本,一直以來爲人津津樂道當地甚至流傳一首童謠:「石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被認爲是尋找河底寶藏的「尋銀訣」。

▲金封冊。

岷江河道建設工程開工以來,江口地區曾於2005及2011年兩度出土與張獻忠有關大量文物,數十錠鑄上「大西」國號銀錠碎銀等銀製品,還有一頁殘缺的金封冊,經鑑定爲國家一級文物;張獻忠「千船沉銀」的傳說逐步獲得證實

也因傳說所言不假,大陸官方愈趨重視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及十多名大陸考古、歷史專家,於2015年底確認張獻忠當年沉銀的中心區域,就是位於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考古與打撈人員又在2016年1月於此區發現珍貴文物,除了銀錠與鑄有「西王賞功」的金、銀幣外,以及刻有29個字的金封冊,疑與2015年發現的封冊爲完整一套,由於封冊爲「天子封禪封賜王侯文書」,多用玉、石板刻成,但張獻忠卻用金雕刻而顯得格外珍稀。

▲公安部官方網站宣佈破獲特大宗盜掘案,追回張獻忠「千船沉銀」遺址的文物值新臺幣15億。(圖/翻攝自公安部官網

▼國家一級文物金封冊(左)及重達50兩的大銀錠(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