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湯釗猷院士出新書,與復旦學子分享:“我一生做了兩件半事”

“就業的選擇,應該按照國家的需求,要有真才實學。”“嚴謹進取,放眼世界。”“既要洋爲中用,又要有中國思維、中國的哲學……”10月24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教授攜新作《湯釗猷影集(人生篇)》,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蔡冠深報告廳舉辦“我一生做了兩件半事”人生分享會暨新書發佈會,分享他妙手回春的控癌三部曲,以及從醫七十年爲人民、爲祖國孜孜矻矻,走過的榮耀之路與人生感悟。

湯釗猷教授

分享會伊始,湯釗猷教授幽默而謙遜地說:“張力奮教授讓我做個報告,我想我都93歲了,跟不上形勢,只能講點陳年往事。今天這個題目也不是我個人的,是我跟我的團隊共同完成的,還有上海乃至國內很多搞基礎研究的同行,當年引進了甲胎蛋白,他們也有功勞,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這兩件半事也做不成。”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致辭

湯釗猷教授所講的兩件半事,第一件是肝癌的早診早治,大幅度提高了療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件事是不能切除的肝癌,過去患者只能活半年左右,沒有活過五年的,“我們通過綜合治療使大的腫瘤縮小,縮小以後再切掉,使得不能切除肝癌的病人五年生存率達到了20%左右,突破了零,也得到了國家獎,一定幅度提高了療效”。第三件事,無論大的開刀、小肝癌的開刀最後都會出現腫瘤的復發或者轉移,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很難進一步提高療效。“所以我們在後面20年把整個研究方向轉到肝癌轉移方面。儘管我們也建立了一個高轉移人肝癌模型系統,這個系統到現在國際上還沒有,也得到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也可以算一件事。但是我們覺得我們除了發現了干擾素有一定的預防轉移的作用以外,並沒有大幅度提高療效,所以我想這個只能算半件。”

回憶半個多世紀的往事,湯釗猷教授雲淡風輕。當晚活動主持、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張力奮感嘆地介紹,對於肝癌,20世紀70年代,“湯老師和另外兩位科學家朋友的一個發現是人類醫學史上非常重要的突破,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病人因此直接受益,延長了壽命。”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力奮

在一個小時的分享會中,湯釗猷教授回顧了他和團隊數十年來不曾停歇地調查、鑽研、實踐、突破,我國的肝癌治療取得的成果不斷地在國際上得到認識、讚賞和重視,從國際會議上只限定發言三分鐘到專題發言兩小時……湯教授講了一件“小”事:出席百次國際學術會議,只有第一次是由國家出錢買機票,“他說,當時機票一萬元,很貴的。後來,如果由我們自己出錢,就不去。”在分享會中,拳拳愛國情溢於言表:“我體會,要振興中華也包括我們國際學術競爭,重要場合要敢於競爭,敢於鬥爭,要敢於適度地表達,我們可以通過寫論文發表,可以通過會議的報告,通過寫專著來表達,但是一定要不卑不亢,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自己拔高,讓別人去作出評價。”

當晚,復旦學子得以親炙湯釗猷這位名醫、科學家的人生感悟與智慧,紛紛抓緊機會舉手提問,湯釗猷教授對他們有關如何平衡臨牀與科研、如何成爲醫學大家等問題予以迴應。在諸多回答中,與之前分享時強調的“國家的需要”再次被提及,給人印象深刻。

復旦新聞學院師生爲湯釗猷教授贈送的禮物之一 郭影 攝影

分享會後,舉行了《湯釗猷影集(人生篇)》新書發佈會。

自2008年始,連續15年間,復旦大學出版社已經相繼爲湯釗猷院士出版了五部專題影集,《湯釗猷影集(人生篇)》是湯老的第六部攝影集。全書以“人生篇”命名,既是作者對自己90餘年奮進歷程的生動總結,也蘊藉了一位醫學大家對國家、人民、事業、家庭的信念解讀和踐行記錄,不僅圖片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真實的教育意義,而且圖文並茂。作者的思考與解讀心語,飽含深邃的人生思索與深刻的人生哲理,無疑是一份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具有激勵作用,富有時代色彩。“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人生篇》用最有說服力的真實影像、用一位理想踐行者的深邃、獨到視角,呈現對生命的理解、實踐,發現着我們所處時代的獨特與不凡,堪稱是一部內容紮實、可讀性強、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攝影集精品。

《湯釗猷影集(人生篇)》新書發佈

湯釗猷教授介紹:寫這本書跟自己的一個養生經有關,“我有八個字的養生經:兩動兩通、動靜有度。兩動是動腦子、動身體,兩通是二便通、血脈通,動靜有度目的是不爲活長,而爲活好。”

他寄語學子們:“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時代終日乾乾,我們一定要重視青少年時代,這是人生最有活力,最不怕天高地厚,最能夠成功一番事業的時代。”

(文/郭影 圖/除署名外由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