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做空力量暴增千億!年內飆升730% 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啥情況!A股做空力量暴增千億,年內飆升730%,發生了什麼?)
不顯山,不露水,做空力量在飛速增長!
截至最新的數據,A股市場融券餘額達到1163億元以上,近期高峰一度接近1200億元,而這個數值在年初還不到140億元,增幅達1000億元。即使到七月初,也只有360億元左右。融券實際是一種空頭行爲。爲何在短短5個月時間,這類資金能暴增了8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爲,最爲重要的原因是今年七月初有關方面對《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轉融通業務保證金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第十九條和《轉融通業務合同》(以下簡稱《合同》)第六十九條進行了修改,取消證券公司轉融通業務保證金提取比例限制。在那之後,融券來源也逐漸豐富起來,相應的量化基金也逐漸活躍。而且,市場經過近兩年的上漲,不少股票積累了驚人的漲幅。因此,空頭資金開始活躍起來。
那麼,這類資金暴增對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整體而言,目前的融券規模相對融資規模來說,比例依然很小。這也意味着,對市場的衝擊仍侷限在部分股票。目前兩融規模接近1.6萬億,短期內融資潛力有限,能夠打開空間的也只有融券。若發展起來,會加大一些個股的操作難度。當然,對於券商和仍處於低位的大藍籌來說,可能仍是機會。
做空力量年內暴增1000億
融券業務,就是指持有股票的機構和上市公司股東,可以把股票通過券商借給投資者賣出。轉融券業務推出以後,就擴大了融券業務的規模,使券商通過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轉融券平臺向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融券,再將券提供給融券客戶融券賣空。
兩融業務已經發起有超過十年時間,此前融資業務發展非常迅速,融券業務則進展十分緩慢。截至今年初,融資規模超過1萬億,2015年高峰期,融資規模超過2萬億。而到今年初,融券規模不足140億。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據最新數據顯示,融資規模年內增加僅4500億元,增幅約爲45%;融券規模則出現了井噴現象,從1月初的不足140億元,增加至最新的1163億元,增幅高達730%。值得注意提,這個增幅主要發生在最近5個月,7月初的融券餘額只有360億元,也就是說近5個月增加了800億元。
隨着,今年兩融業務持續向好,也帶動了證券行業利息淨收入增長。前三季度券業實現利息淨收入445.60億元,同比增長28.27%。分析人士認爲,利息收入應該僅僅只是券商從事兩融業務帶來的顯性收入。兩融業務發展對經紀業務和衍生品業務的正向反饋可能更大。
一大規則鬆綁激發潛力
做空力量緣何年內突然爆發?從時點上看,一大規則的修訂可能是最大助力。從7月初到現在,融券餘額規模增長了近800億元。而也是在7月初,有一個不太起眼的規則進行了修訂。
7月3日盤後,證金公司表示,爲進一步提高市場服務水平,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對《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轉融通業務保證金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保證金細則》”)第十九條和《轉融通業務合同》(以下簡稱《合同》)第六十九條進行了修改,取消證券公司轉融通業務保證金提取比例限制,現予發佈,並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保證金細則》第十九條第一款內容修改爲“證券公司的保證金比例超過其保證金比例檔次時,可以向本公司申請提取超出部分的保證金。申請提取擔保資金的,還需滿足本公司關於現金佔應繳保證金比例的規定。”
二、《合同》第六十九條第一款內容相應修改爲“乙方保證金比例超過其保證金比例檔次時,可以向甲方申請提取超出部分的保證金。”
一家頭部券商兩融業務人員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以往的規則是證金公司給各家定的保證金比例是根據各家風控標準來定的,但證金公司並未對外公佈。以往可能還設置了一個保證金提取線,但這樣不利於券商的保證金現金部分的管理,現在這樣做則大大提升了券商現金管理的便利性。
從邏輯上看,這條規則修訂應該是鼓勵券商做大融資融券的規模。準確地說,這一行動是鼓勵頭部券商做大融券市場的規模。而且這也與當下資本市場改革的趨勢比較吻合,科創板上來之後,融券規模有所提升,創業板也進行了改革,融券規模進一步提升,此外還有T+0政策可能在藍籌股率先落地,未來市場的多空機制可能會更加完善。
此外,當下融資規模也逐漸在朝着相對飽和和穩定的方向在走,融券應該是券商的一個業務突破口,與國外相比,券商的融券業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影響有多大?
也許很多人會將融券規模暴漲當成利空來看待,但事實上,應該辯證來看待。
目前券源主要原自三個方向:一是公募和私募,二是上市公司股東,三是QFII和社保。
今年3月,上交所對轉融通業務作出新規定:證券出借人蔘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其持有證券的持有期計算不因出借而受影響,由此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積極性大幅提升。
11月2日是QFII可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首個交易日。當天,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信證券、國泰君安、瑞銀證券等多家券商表示,已完成各自的QFII轉融券首單交易。全國社保基金11月18日正式開展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出借目標是社保基金理事會持倉的部分滬深300個股,國泰君安、申萬宏源、國信證券以及興業證券作爲代理開展該項出借業務。除了機構,上市公司股東也提供了大量的券源。
券源基本已經清晰,那麼究竟是哪些人在借券呢?有業內人士認爲,借券者可能分爲兩類。一類是量化對衝基金,另一類是券商場內期權部門。前者需要做空機制來實現利潤,後者需要做空工具來實現風險對衝。而隨着這兩類產品規模的提升,並不能排除對部分個股的股價造成衝擊,但對於券商股而言,可能反而機會。因爲交易量、利息收益以及衍生品創設收益都將同步增加。此外,由於融券機制的培育,T+0交易機制可能也在迫近。
近期,不斷有關於在大藍籌提前實施T+0交易機制的聲音傳出。順週期大市值股票近期也是持續拉昇,而這類股票的兩融潛力也最大。隨着50指數樣本的調整和優化,或許一些行情也在醞釀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