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手鼓狂野節奏 擊樂家戴含芝練到手掌長繭

含芝輪廓深邃,長卷發披肩,站上舞臺一演奏,有一種少見忘我的野性魅力。(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無論是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劇場代表作木蘭》中身手矯健村民或是木蘭的玩伴兒童音樂會裡三個主角Do Re Mi 都演過的豆莢寶寶,戴含芝的表現認真亮眼,很難在舞臺上忽略她。下週她首度舉辦個人擊樂獨奏會,用八首作品展現技巧情感,戴含芝說,「擊樂是我展現自我最好的方式。」

戴含芝說,這場獨奏會最大的挑戰不是別的,「就是超越自己。」戴含芝說,音樂會有八首作品,曲目多元,份量吃重,「想到是獨奏會,就很緊張,但師長常常鼓勵我,我不是第一次自己站在舞臺上,希望自己可以做到追求精緻,穩定表現。」

戴含芝說,擊樂很特別的地方是每一種擊樂器種類、編制都不同,「我可以在每首曲子裡用不同樂器做我自己的角色扮演。」戴含芝外型亮麗,長卷發披肩,站上舞臺一演奏,有一種少見忘我的野性魅力,「我就是很喜歡鼓類樂器,像手鼓類或者拉丁風格鼓樂,在演奏的當下,我的雙手直接跟樂器接觸,撞擊,雖然手掌都練到長出硬繭,但我覺得那種節奏跟自己的靈魂很契合。」

戴含芝現就讀北藝大音樂研究所博士班教授朱宗慶表示,很早以前就發現戴含芝的演奏精準、認真,「她來自屏東人品非常樸實,謙虛,她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很好,還可以更好,就在樂團裡快速磨練,至今終於可以獨當一面,我也鼓勵她開獨奏會,把她的音樂魅力介紹給大家。」

來自屏東,戴含芝從小由鄭醴豐啓蒙開始學打擊樂,曾師事惠敏吳珮菁吳思珊教,就讀北藝大期間,曾隨學校赴法波瓦西劇院巴黎聖厄斯塔什教堂、日本桐朋學園大學武藏野音樂大學交流。2016年榮獲國際義大利打擊樂協會網路擊樂重奏大賽第三名,首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TIPCC)榮獲四重奏組第一名。年底將代表臺灣到美國擊樂年會上舉行正式演出。

《Moi》戴含芝2018打擊樂獨奏會將於9月26日舉行,地點臺北松煙誠品表演廳。曲目包括尼可拉斯・馬丁蕭姆《趣可》、艾文崔文諾電子思量》等,朱團團盧煥韋也她量身寫作充滿歷險加勒比海風味的《安妮‧邦妮》擊樂協奏曲,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