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被攔3次」安全下莊 臺大法律生自爆撇步被狠批 

▲2016年全國6.9萬件公共危險案中,高達91.5%是酒駕案臺東地檢署3月15日安排10名酒駕累犯到臺東市殯儀館體驗清洗冰櫃及解剖臺的「生命震撼教育」,希望能讓酒駕犯能自我警惕。(影/即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臺大法律系畢業生分享被臨檢的經驗,自稱酒駕三度安全下莊。「宅神朱學恆7日在臉書反諷,「讀聖賢書所爲何事,就是爲了酒駕逍遙法外啊。」

▲警察攔檢酒駕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徐文彬攝)

據《風傳媒》7日報導,畢業於臺大法律系的L君某夜酒後開車,載同學臺北市政府附近時,被警察攔下要求酒測同車學姊淡定下車表示,「根據大法官535號解釋和警察職權行使法,請出示警員識別證,並說出合理懷疑。」

▲臺大校園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張一中攝)

警察表示自己有穿制服,而且L君看起來一副就喝很多的樣子,但在學姊的堅持下,只好依法行事。L君也配合酒測。根據警政署《取締酒後駕車作業程序規定,酒測受測者有權先喝水潄口,或選擇過15分鐘受測。

警察可能自知理虧,破例讓L君兩個都做了,加上他吹氣時,採合唱團學會的「循環換氣法」(注1),測出的數值遠低於門檻,直到第3次仍未超標。警察不敢相信,但也只好放他走。

網友指出,循環換氣法其實無助於降低酒測值,頂多從0.25變0.23,有達酒駕標準是無法逃過制裁的。該名網友認爲,L君本來就沒有達酒測受罰門檻。

另外,還有2次類似經驗,每次L君都堅持要警察依法行政,有時他只是深夜在路邊喝酒被臨檢,因爲不想多說,便直接拿出法律系學生證,結果對方態度180度大轉變,不但變客氣了,還會跟他閒話家常。

▲朱學恆po文反諷。(圖/翻攝朱學恆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臉書粉絲專頁

L君認爲,遇到臨檢時做到3件事,同時保護自己跟警察。第一記得法條規定;第二拿出手機拍攝影片存證;第三接受酒測時,警察也必須照規定來,不可以對民衆做出違法的多餘要求。另外,他也強調,酒駕是不對的,併發誓今後不再犯。

● 《ETtoday東森新聞雲》提醒您:請勿以身試法,酒駕會害你家破人亡。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注1-什麼是循環換氣法?(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循環換氣又稱作迴圈換氣、吞氣,是吹奏樂器中的一個技巧,這種技巧以同時以鼻吸氣及口吐氣,使聲音不因換氣而中斷,可以連續吹奏很長(超過半分鐘以上,只要條件許可甚至可以吹個幾小時)的樂段,以達成樂曲需要或舞臺效果

循環換氣法最早起於何時何地已不能確定,傳說古希臘時代的吹笛手已經能使用這項技巧。此外中國的嗩吶樂手以及馬來西亞的scrunai樂手,都在很久以前就能掌握這種技巧。

循環換氣的基本原理,是在以嘴巴吐氣吹奏時時,將部分空氣預留在口腔內或咽喉一帶,以會厭封閉口腔氣道,同時以鼻吸氣,用下齶和口腔將預留的空氣吐出,以持續樂器的吹奏,如同風笛將空氣預留在氣袋內擠出。其困難在於吐氣和吸氣之間氣量力度能夠持續。

嗩吶、笙、豎笛等,因爲吹奏時可鼓腮,而且樂器設計可封閉嘴脣,使用循環換氣較爲容易,而吹奏竹笛長笛時不能鼓腮,而且口腔是開放的,所以使用循環換氣的難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