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豔的星球輓歌 冰島藝術家「有時河流是座橋」大型個展

東京都當代美術館(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MOT)於2020年6月9日至9月27日推出冰島藝術家大型個展「 奧拉維爾.埃利亞鬆 :有時河流是座橋」(Olafur Eliasson: Sometimes the river is the bridge),該展原預計3月中旬開幕,嗣後則因全球COVID-19疫情而延宕。

備受全球矚目的冰島裔丹麥籍藝術家埃利亞鬆,素以永續概念和環保材質打造大型裝置見長。「有時河流是座橋」一展,不僅能欣賞埃利亞鬆新舊之作,也將聚焦幾項體驗性藝術裝置和作品,如埃利亞鬆1993年早期的《美》(Beauty),此作一如其名,如詩摹擬着冰島極光和涳濛雨霧氣象。另一條展覽軸線,則是呈現埃利亞鬆20年來所拍攝的冰島地景――《1999/2019冰川融化系列》,圖像敘事意在鉤沉全球氣候變遷,億萬年形成的地貌不過短短20載即驟變,彷如一曲冰川消逝的輓歌。

除了各種體驗裝置以及冰島冰川的攝影系列,展覽另一條軸線,呈現埃利亞鬆採用太陽能照明以及減少作品運輸時碳排放的實踐,藉此鼓勵人們對全球氣候危機採取對應行動。就2012年作品《陽光塗鴉》(Sunlight Graffiti)來看,邀請觀覽者運用埃利亞鬆的「小太陽」(Little Sun)照明裝置來作畫。實際上,埃利亞鬆工作室活動不僅從事藝術創作,亦經常投入各種設計建築和新材料實驗,展覽中亦會同步呈現工作室對永續、生物可降解、回收再利用等新材料的研究

埃利亞鬆以創作來倡議永續發展的藝術實踐,受到外界高度讚譽,關於此展,他秉持的態度觀點亦同。「有時河流是座橋」從基礎上顛覆觀念,讓人們直視那些隱而未顯的部分,當生存的星球已面臨崩潰邊緣,則必須重新設計一套生活系統,根本地檢視、衡量習以爲常的每件事,並根據未來所需來形塑目前生活。這種「觀點轉變」的潛能,在於驅動人們重思考、再形塑傳統上所認知的進步概念。而埃利亞鬆對再生能源和氣候行動的關注是亦爲展覽組成一部分。

圖文來源/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新態度)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爲<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