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稱陸貿易制裁毫無威脅 手握王牌可堅持既定政治立場

ABC分析稱,中國各種貿易制裁澳洲毫無威脅。(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澳貿易紛爭持續,但據ABS(Australain Bureau of Statistics,澳洲統計局)數據,去年12月該國貿易順差達史上第4高,ABC(澳洲廣播公司)注意到,在北京當局各項制裁措施下,澳洲對陸出口反而增加,其中鐵礦石單月增加25%,報導指出這給予澳洲政府時間,可以堅持既有立場

該報導指出,澳洲大麥牛肉紅酒木材都是被北京當局施以貿易限制的行業,煤炭配額也被削減,而滯留在中國港口運煤船給人澳洲貿易正受嚴重威脅想像,但現實是澳洲對陸出口增加,數據不會說謊,這主要來自於中國對澳洲鐵礦石需求,12月澳洲出口鐵礦石總額有約79%是大陸購買。

Maccom集團大宗貨物分析師伯文(Mark Pervan)告訴ABC,沒有什麼證據顯示鐵礦石對中國大陸出口會停止持續上升,因爲大陸是全球製造業中心,地位在疫情後更加凸顯,「中國的原物料進口去年是創紀錄的一年,鋼鐵產量也是史上新高,如果要我展望今年的數字我會說,看起來還是很不錯。沒有任何信號顯示中國經濟會停滯。」

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學院主任勞倫斯森(James Laurenceson)分析:「澳洲政府已經表達在與中國相關問題上,他們保持着戰略耐心(stragetic patience)。我相信這些經濟數據會給他們信心繼續保持一陣子。這些數據顯示中國不能或不願意完全切斷對澳洲鐵礦石的依賴,而且是基於自身利益,而非對澳洲任何政策的迴應。」

此外,據ABS統計,小麥繼去年8月對陸零出口後,也達2.5億澳元,12月在大麥仍無法輸出至中國情況下,穀物對陸出口相較11月成長681%。ABC還稱,自中澳外交關係陷入僵局後,澳洲的反應一直是願意和大陸進行坦誠而公開的對話,是中方不肯對話,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還曾數次強調澳中關係重要。

ABC稱:「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貿易限制還沒有對澳洲經濟造成直接威脅,的確從一個更廣大的總體經濟角度來看,其實毫無威脅。深入理解中國政治經濟策略動機可能並不容易,但數據不會說謊,最新的數據應該可以爲政府提供一點信心,更重要的是,爲政府與我們最大貿易伙伴緩和關係預留出了時間。」

不過該報導也不無曲筆。例如強調中澳貿易緊張於去年中開始惡化,原因是當時有證據將新冠疫情源頭指向武漢美國和WHO(世界衛生組織)領導了國際運動,試圖找出疫情之初中國政府在控制傳播上做了什麼,澳洲只是積極支持此進程,就被大陸開始貿易報復。

但事實是,WHO直到最近專家團陸前,從未指責大陸或暗示北京當局因爲疫情負責,反而因數度讚揚大陸應對或強調面對新病毒應對的容錯空間,飽受美國指責,WHO反對用地名命名疫情,而是叫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導致美國決定退出WHO,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莫里森都曾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

即使整體出口數字增加,而且中國對澳洲鐵礦石依賴難以切斷,但其他行業受大陸制裁,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失業數字,並未顯示在ABS的統計數據上,依然對澳洲政府形成壓力,否則莫里森也不至於數度強調雙邊關係重要或讚揚中國大陸脫貧成就。

據其他澳媒報導,莫里森正考慮接受在野黨工黨建議,向2名與中國關係較良好的工黨籍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ud)、同爲自由黨霍華德(John Howard)就如何改善澳中關係求教,此外,外務貿易部長特漢(Dan Tehan)、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近期也相繼發言,希望恢復良好澳中關係。不過陸方態度並未鬆動,官方媒體《環球時報評價這些動作僅是澳洲想佔據在國外輿論道德制高點,更像是表演而非真心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