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盟友割韭菜?美晶片法對陸劃紅線 這國陷致命困境

美國要求獲晶片補助者,10年內不能在中國擴產。(示意圖/達志影像)

拜登政府正式啓動規模約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包括390億美元用於晶片生產設施新建和擴建,但卻設下多項條件引發爭議,包括未來10年不可在大陸擴產,更必須與聯邦政府分享超額利潤。陸媒則撰文分析,美國設定的限制比預期更嚴格,其中對南韓影響最大,因爲它迫使南韓企業做出選擇。

根據韓媒BusinessKorea報導,《晶片法案》規定獲得超過1.5億美元補助款的企業,須把超過原定預估門檻的利潤跟政府分享,這會讓想要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補貼的企業備感壓力,另一個存在潛在風險的條款則是,美國國家安全機構有權接觸美國生產的尖端半導體,而這將帶來技術保護和安全方面的危險。

集微網報導,從韓媒的評論來看,此次的《晶片法案》被稱作「很大的負擔」,因爲它迫使韓國企業做出選擇,其中依賴中國市場的三星、SK海力士備受衝擊,因這兩家公司在中國生產的半導體產品數量,接近其總產量的40%至50%,銷售額也佔兩家公司總銷售額的比例達到30%,如果他們獲得美國的補貼,將無法在10年內擴大其在中國半導體工廠的設施。

報導指出,南韓晶片製造商在考慮是否申請美國的補貼計劃時感到很困惑,因補貼計劃極有可能束縛他們的公司發展,報導稱,《晶片法案》是一項將美國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決定,因此韓國晶片製造商別無選擇,只能重新審視其盈利和虧損的可能性。

報導提到,南韓政府應該意識到中美半導體霸權戰爭纔是問題的本質,應繼續與美國政府磋商,否則《晶片法案》條款細節未來對南韓企業影響最大。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則報導,三星正在美國德州泰勒市蓋晶片廠,有望從美國聯邦政府獲得上看3.4兆韓元的補助,但未來可能難以投資中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