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 整修完工

臺南市白河大仙大雄寶殿整修3年終完工,29日舉行謝土儀式。(劉秀芬攝)

臺南市定古蹟白河大仙寺於2018年起修復大雄寶殿,今年1月完工,寺方29日舉行謝土典禮市長黃偉哲特地出席見證百年古剎修復完工,感謝寺方培育工匠團隊,完成古蹟修護的重任,也將向中央爭取大仙寺大雄寶殿升格國定古蹟。

1925建成 融合臺日建築 大仙寺大雄寶殿1915年改建,1925年竣工,殿內供奉釋迦摩尼大佛及臨濟本山京都妙心寺阿彌陀佛立像,建築以「日本佛寺外貌」爲表、「中國寺廟建築」爲體,屋頂重檐山頂形式仿日本佛寺,呈現臺日折衷式殿宇風格外觀典雅脫俗優美、巍巍莊重而嚴肅。

儘管大雄寶殿木構件均以臺灣檜木爲材,極具耐腐性能,但因屋頂漏水致使大棟(中脊)及降棟(垂脊)下方木構件出現嚴重腐朽現象,影響整體結構安全,加以木構件上的彩繪經年累月已出現煙垢污損、剝落、開裂及褪色等損壞,因此市府協助爭取中央經費,2018年起斥資4615萬元展開修復計劃

修復團隊建築師林世超表示,大雄寶殿修復有幾個特色,其一是修舊如舊,堪用、能用就儘量用,以屋頂瓦片爲例,壞到不能再用才用新的,石材有破損能捕就補,維持古寺原有特色。

在工匠發包方面,寺方自行找來最合適、最優秀的木作泥水、彩繪團隊,像殿內的白灰壁,細緻如光滑的皮膚施作時間是一般寺廟工程白灰壁的2至3倍;寺方還設置自己的木工廠、招攬木工團隊,其中匠師蕭明標更於2014年取得大木修復資格

知名畫師 傳承舊作風格

此外,寺方還找來潘岳雄、廖慶章許良進蘇榮仁等知名畫師,他們與原有彩繪畫師都有師承關係,除修復原有大師作品外,新繪彩繪也與舊作風格接近,新舊並存十分融合。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大雄寶殿可說是一座宗教博物館,尤其殿內保有潘麗水李漢卿、廖慶章等多位大師作品,不管是建築外觀、木構架與彩繪都具有重要文化價值,文化局將積極協助寺方爭取提報爲國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