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石青綠山水的繼承與創新

煙雨灕江中國畫)  白雪石

白雪石(1915―2011年)是中國現當代美術史上的重要畫家。他山水、花鳥、人物皆精,是一位多面手,作品甚豐,深受喜愛。他的青綠山水畫令人讚歎。

研究者說,白雪石的青綠表現了新時代的氣象。那麼“新”在哪裡?

中國畫歷史上,青綠山水在唐宋時期一度輝煌,宋元以後,文人水墨畫漸成主流。如何從明清山水畫的筆墨程式中擺脫出來,成爲20世紀畫家努力的方向之一,色彩的尋求便是其中一項內容。因此,重拾青綠山水成爲時代課題之一。

有一批人在努力重拾青綠山水,譬如張大千賀天健何海霞、陸儼少等,也包括張大千的再傳弟子――白雪石。白雪石深富傳統功力,卻沒有傳統的負累,他正向地汲取古代青綠山水的優長文人畫的積極意象,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面貌。

白雪石取唐宋青綠大山大水的構圖,卻未取唐法的空勾無皴,而特別注重宋畫的雄健蒼勁與細筆入勝,以及宋元成熟的皴法,如大小斧披皴、披麻皴,還融入古代畫家常用的點苔的點法,形成他特有的點皴法。在使用重彩礦物質顏料時,白雪石去掉了唐宋青綠濃豔的宮廷氣和明清青綠的民間氣,多了幾分文人畫的儒雅,卻沒有文人畫的蕭瑟隱遁,有着灑脫洗練之感。

青綠山水脫胎於印度佛畫,印度佛畫中的色彩具有“情味”的象徵。中國的青綠山水色彩形式,是中國五行色對佛教美術色彩的整合、共鳴、過濾和消化吸收,既保留了佛畫的圖式符號,又形成了中國的美學韻味意涵程式化準則。可見,中國青綠山水的色彩不是寫實主義的固有色,不是佛畫中的“情味”象徵,也不是主觀的色彩抒情,而是具有強烈的概括色特點,“繁彩寡情”,理性、剋制,重程式化、裝飾性。青綠山水重視的是色彩的符號性功能,運用原色,強調純度和明度,強調主色調,使用少量對補色,“平塗”飽滿的大面積色彩,同時,畫面還注重同一色相中的明度對比,以形成色階而富有節奏。

這些特點,在白雪石的青綠山水作品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譬如,以石青主色調、以高遠構圖爲主調式的《江邊泊舟》;以深遠俯瞰、以石青赭石爲主的《長江三峽》,尤以石綠點醒突出,墨韻色章,使原本風高湍急的三峽水變得柔曼無邊……可見,白雪石學得了古代青綠色彩的正宗,也有自己的創造。

中國的五行色中,青爲首。在古代青綠畫中,石青的分量重於石綠。白雪石雖不捨石青,卻特別鍾情於石綠。他的扇面作品《無題》中,青綠山頭與清代畫家任熊的《萬笏朝天》相像,任熊的色調以石青、石綠相間,且以石青爲重,白雪石則換成了單純的石綠爲主的色調,鮮活潤澤,不惟仿古,且融入西畫焦點透視,扇面橫向打開,又縱向層層推進,小小尺幅,納萬千重山。

在石綠中,白雪石尤其喜歡二綠。他的《穿巖秀色》《雲升幽谷》《雨後灕江萬樹春》《桂楫輕舟下粵關》等畫作以二綠點山、點樹、點水,頓生柔嫩生機,分外新鮮美麗,又因礦物質用色,亦不輕飄。

此外,白雪石也有以對補色或單一色爲主色調的作品。如《萬山紅遍》,畫家在近景中景的樹林山石上使用飽滿濃度的硃砂、朱��,遠山則用降下濃度的曙紅,即在同一色相中以不同明度的對比形成色階,讓高亢明亮的紅色漸行漸淡。畫家無論用對補色,或是其中的單一色,都絕不生硬刺眼。他有時會在使用重彩礦物質顏料時加點墨,有時加點赭石或曙紅,或透明性較高的水彩顏料,因而是複色,因此呈現出潤澤雅緻、清新秀麗、俊逸暖意的風格。

白雪石這樣的用色突破,使青綠色彩的理性、冷靜的概括性,向抒情表現性邁進了一步。這種抒情性使其畫作透露出生命的活力和蔚然如歌的詩意並提示觀者:畫家有半個多世紀生活在新中國,故不是蕭瑟隱遁,而是熱情擁抱生活,走進自然,放歌時代。白雪石曾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了許多新農村畫。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多次前往廣西桂林,沿灕江兩岸寫生,創作了大量青綠山水作品,詮釋傳統又創造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貌

白雪石的畫作熱情地表現了新中國欣欣向榮的風貌,體現出畫家個人詮釋世界的哲學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蘊

(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