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守護綠水青山

原標題:科技創新守護綠水青山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在生態環境執法過程中通過航拍無人機、聲吶無人船、手持微風風速儀等科技裝備的應用,實現科技執法、智慧執法,彌補了傳統生態環境執法的不足,取得明顯成效。

“科技部隊”上崗助力環境執法是科技創新賦能生態環境改善的縮影之一。近年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從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蹟和綠色發展奇蹟,實現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目標。

但也要看到,我國目前所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治理已進入“深水區”,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迫切需要從科技創新中找尋新的方法和答案。

科技創新守護綠水青山的基礎在於打造和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平臺體系。鋪好綠色發展底色,離不開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利用生態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載體,打造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全過程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加強污染控制、生態保護修復、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同時,積極引進、整合國內外高端人才,培育構建一支穩定的、立體化的生態環境科研隊伍,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科學技術支撐能力。比如江蘇,爲促進生態環境科技發展,已命名或正培育江蘇省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8家、工程技術中心13家,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生態環境科創平臺體系,實現成果轉化項目超過80項。

科技創新守護綠水青山的關鍵在於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提高科技創新生態效能。各地應該健全環保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研發機制和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機制,支持龍頭企業牽頭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強化產學研合作,構建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推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有效對接,加快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提高創新效能和技術轉移效率。

科技創新守護綠水青山的重點在於增強生態環境科技服務能力。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應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搭建“政產學研金介”融合的長效服務平臺,建立健全考覈和激勵機制。通過開展駐點跟蹤研究和科技諮詢服務,爲生態環境病症“把脈開方”,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落地見效。同時,引導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更好地服務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調動區域生態環境科技資源投入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