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山地越野賽倖存選手:昏迷兩小時後,一位放羊大叔救了我

5月22日,甘肅省白銀市舉辦的黃河石林山地百公里越野賽因遭遇極端天氣,多人不幸遇難。截至23日早上8時,共搜救接回參賽人員151人,其中8人輕傷,在醫院接受救治。據瞭解,該次事故最終共有21名參賽人員被找到時已失去生命體徵

據悉,遇難者中包括多位頂尖運動員。一場越野賽爲何造成如此大的傷亡?賽事中的補給、避難點不足,賽事組織缺乏對天氣的預判,也讓主辦方引來不少指責。

揚子晚報紫牛頭條記者多方聯繫,找到倖存參賽者和遇難者家屬,瞭解相關情況。跑在第四名的倖存者張小濤告訴記者,自己昏迷兩小時,被一位放羊大叔救下才倖免於難。

親歷者講述:大批人失去行動能力

六七個口吐白沫

“太慘烈了,我參加了一百多場比賽,今天是最慘烈的一場。有選手說是人間地獄,我覺得當時的情況差不多。” 參賽選手高爽是較早將事故情況發到網上的人,作爲親歷者之一,他表示自己在察覺到危險後就立馬選擇了退賽,從山上原路下撤。

參賽者抱團取暖

據高爽描述,賽程中CP2(check point 打卡點)到CP3是8公里爬升1000米的山地,當時七八級風裹挾着雨點打到人臉上“像子彈一樣”。參賽者被大風吹得睜不開眼睛,身上全溼,溫度在迅速降低。高爽回憶說,“大批人躺在地上失去行動能力,有六七個人口吐白沫。我帶了無指手套,發現自己十指都沒有知覺,把手放嘴裡含了半天也沒知覺,感覺舌頭都是冰涼的了。”

“前一天的天氣預報都沒有預報出來今天的天氣情況,極端天氣突然出現。”高爽表示,自己下撤的時候還有大批人在山上,他們做決定和發現問題可能不及時,後來失溫倒下的基本都是這一批,“他們硬生生躺在山上,有幾個已經無意識,很難救了。”

跑在第四名的倖存者:

放羊大叔將我救下

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了白銀山地越野賽的參賽者張小濤,他是一名頂尖選手,當時跑在第四名,他告訴記者,5月22日上午7:30,他們到達賽場做一些活動準備,“到達時天氣比較涼,一直在颳風,氣溫很低,但都在正常範圍內。”

張小濤在比賽中

“出發了約三個多小時,大概20多公里,當時快到山頂了,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就只能往上走。在山上,下了凍雨,風又特別大,根本站不住,途中摔了好幾次,最後一次摔倒就起不來了,我趕快拿了保溫毯把自己包裹起來,但還是昏迷了過去。”

張小濤在山上昏迷了約2個小時,一個牧羊的村民大叔路過把他救了,“他把我扛到他家的窯洞裡,生了一堆火,把我的溼衣服脫下來,用被子把我包了起來,又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醒了過來,也有了意識。”

放羊大叔救了張小濤

放羊大叔的窯洞

“沒有那位大叔,後果真的不敢想象,我會帶上家人來感謝放羊大叔的,感謝他的救命之恩!”提到那位放羊大叔,張小濤顯得有些激動,甚至一度有些哽咽。

張小濤說,這位大叔大概救了6個人,其他幾個人沒什麼大礙,只有自己是昏迷的,“因爲我是在前面的,越往山上走越冷,下的還是凍雨,加上颳大風,雨是橫着吹過來的,像冰片一樣砸在身上。”張小濤回憶道,當時風極大,吹得眼睛都看不清東西,山上是光禿禿的,連樹也沒有,找不到任何掩體躲藏,“已經凍僵了,當時真的像地獄一樣。”

“失溫的過程是很快的,我當時在山頂上昏迷兩個多小時,能活下來已經是個奇蹟了,我是第四名,前六名中唯一活下來的。”張小濤說,現在回想起自己能扛下來,是因爲自己穿得比其他人多一些,“我當時還穿了一件皮膚衣,在還有一點意識的時候,趕快吃了一個能量棒。”

“主辦方在賽前沒有做一些衣物準備方面的提醒,只是說要注意防曬,因爲往年這個時候這裡的天氣是很熱的。”張小濤說,之前完全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如果知道,肯定不會來參加。張小濤說,他跑越野已經5年了,參加馬拉松也有8年了,從前沒有經歷過類似情況。

目前張小濤已經到達蘭州,將返程回到河南,“現在手還是麻的,感覺特別累,回家之後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肝臟情況。”他說,目前還未與賽事組委會的相關人員取得聯繫

家屬:凌晨接到失聯電話

網上看到父親倒地照片

紫牛新聞記者聯繫到此次事故中一位遇難者的女兒,她告訴記者:“我和母親今日凌晨接到電話說,我的父親失蹤了,因爲我在外地上學,只能去網上搜尋相關信息,然後就搜到了父親的照片。”

遇難者家屬在網上看到父親倒地照片

受訪者告訴記者,照片中,三位參賽者正在一個岩石旁抱團取暖,其中一位躺在地上,口吐白沫的就是自己的父親,“照片裡背景是白天,很可能父親那時候就已經不在了,但凌晨接到電話時,組委會工作人員說還在搜救。”

23日10時許,受訪者從組委會處獲悉,確認其父親已無生命跡象,“但父親具體什麼時候被找到的,目前還不清楚。”

遇難者家屬提供父親此前參加比賽照片

受訪者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父親出生於1969年,長期從事跑步運動,身體一直很好,賽前父親也做了大量準備。對於此次事件,她曾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5點質疑:一、明知參賽者已經失蹤,爲何不在第一時間與家屬取得聯繫,而是拖到次日凌晨;二、賽程各站點爲何不派更多人守護,站點準備存在不足;三、賽前當地應該有精確天氣預報,爲何沒有給參賽者更多的準備;四、截至5月23日凌晨6點,爲何組委會沒有第一時間發聲說明情況;五、家屬趕往事發現場,沒有具體的聯繫人。

23日下午4點左右,該遇難者女兒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目前白銀市政府已組織家屬前往殯儀館商量後續事宜。她告訴記者:“他們還沒給我們家屬一個說法,我們在瞭解到真相前不同意火化遺體。”

搜救隊員:賽程較長地貌複雜

失溫爲遇難原因

23日下午2點,一名還在現場的搜救隊隊員陳先生(化名)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當時救援的困難主要在於比賽賽程較長,搜救範圍覆蓋了整個山區,地貌複雜,而且當時是一個低溫的情況。” 陳先生表示,目前搜救工作已基本結束,搜救人員正在陸續下撤。

據瞭解,5月22日下午1點左右,該山地越野賽比賽現場突遇強對流天氣,賽程20公里至30公里處出現了冰雹、凍雨、大風等天氣,直接導致部分參賽選手因氣溫驟降而出現失溫等危險情況。救援隊隊員陳先生告訴記者:“我們搜救下來,失去生命體徵的選手幾乎都是因爲身體失溫造成的。”

關於搜救情況,陳先生表示:“我們當天下午接到通知後就迅速趕赴救援,一同參加救援的還有消防和公安方面的力量。”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參賽選手在比賽途中身體出現異常情況後及時向組委會反饋了現場情況,組委會在接到多起求救信息後終止了比賽,並結合選手GPS定位信息組織救援力量進行救援。

新華社報道,此次事件中,甘肅省市縣三級投入的救援隊伍已達1200餘人,攜帶無人機、熱成像無人機、雷達探測儀、破拆設備、急救器材、發電照明、擔架等設施設備展開救援。

越野賽事業內人員:賽事應當有

各種極端天氣的應急預案

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了甘肅本地著名的戶外運動業內人士、越野賽事策劃耿哥,他認爲本次事故不能完全歸咎於惡劣突發天氣。

“我曾經策劃過百公里徒步賽事,也曾經到過事發的景區幫助進行策劃賽事,對當地情況有一些瞭解。”耿哥介紹,賽事中應當考慮到各種極端天氣的應急預案,風雨降溫都是基本的,甚至還包括洪水、地質災害。“雖然這次我沒有在現場,但是就目前網絡上的這些信息,我沒有看到應急預案起到任何作用。”

耿哥從多個方面向記者分析,長距離越野賽設置補給點和避難點,就是預防各類情況發生,但是看到數十人擠在一個小小的棚子內,顯然避難點的設置、數量都有不足。“遇難的有國內精英高手,前100名的先出發,CP2和CP4之間沒有避難點,造成選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硬扛。”耿哥分析,“我還看到他們身上披的保溫毯,是最簡單的一層鋁箔紙,不是我們平時用到的保溫毯,這種在風雨裡幾乎沒有作用。”

另外,耿哥還提到,成熟的賽事沿途都有負責聯絡的賽事工作人員,就是爲了第一時間通過他們上報情況,和組委會溝通。“本次比賽中,在最關鍵的地點,只看到參賽者自己用手機給組委會溝通。對於失溫很重要的保障物品,熱水也沒有,在最關鍵的時候能喝一杯熱水有時候就能救命。”記者在網傳賽道視頻中看到不少倒地選手身着短袖短褲,無法應對寒冷。耿哥介紹,甘肅5月的氣候溫差還是很大的,而且海拔不低,按理說應該是有服裝要求的。“應該在檢錄的時候檢查,不帶衝鋒衣等禦寒裝備不讓出發的,至於爲什麼有選手輕裝上陣沒有防寒裝備,賽場具體發生了什麼還要看事後官方的調查。”

最新動態:官方召開發佈會

詳細情況仍在調查中

據新華社消息,在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遭遇極端天氣事件中,安徽選手樑晶在比賽中不幸遇難。此前,樑晶曾參加過多場馬拉松賽,並多次獲得冠軍。公開資料顯示,樑晶出生於1990年,曾獲得過2018八百流沙極限賽冠軍、2018國際越野跑挑戰賽浦江站100公里男子組冠軍、2019赤水河谷超級長跑黃金大獎賽男子組冠軍、2020瀟湘100第四屆張家界天門山越野賽102公里男子組冠軍等多場賽事的冠軍。

此外,經確認,和樑晶共同參賽的安徽選手曹朋飛也在比賽中不幸遇難。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公共安全事件前方應急指揮部稱,截至23日9時,最後一名失聯運動員確認遇難,遇難人數上升至21人。

樑晶曾是中國超馬紀錄保持者

5月23日,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失聯救援指揮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有關情況進行通報。發佈會上白銀市市長張旭晨鞠躬道歉並表示,“作爲賽事主辦方,我們深感內疚和自責,並對遇難人員表示沉痛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傷人員表示深切慰問。” 白銀市市長張旭晨表示,該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

奪走21位選手生命的

“失溫”是什麼?

一場已經舉辦多屆的賽事爲什麼會發生國內最頂尖的越野跑選手遇難?記者採訪了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許浩。許浩介紹,不少人分析遇難者遇到“失溫”,這個概念其實就等於是被凍死。

“很多人可能不瞭解的是,在戶外情況下,一個人被凍死其實並不需要特別極端的氣候,甚至不需要零下的天氣,幾度甚至十幾度的溫度下都有可能出現失溫症狀。”許浩說,失溫一般受到多方面環境影響,包括風力、溫度、溼度等等。他介紹,一般我們說的溫度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的溫度值,而戶外越野跑首先會大量出汗,暴露在一定風力和溼度的惡劣環境下,人體大量消耗熱量同時保溫不足,核心區溫度下降,就會出現失溫症狀,而在補給不充分的情況下遇到失溫是非常致命的。

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從醫學上失溫分爲多個階段,包括輕度失溫、中度失溫和重度失溫,其中重度失溫非常致命和危險。當人體核心區溫度下降至35.55度時,人們已經能夠感受到寒冷、顫抖,手腳麻木。體溫進一步下降後,渾身劇烈顫抖並且無法用意志進行有效抑制,有較強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應力下降,手無法完成一些最爲基本的動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絆絆,說話也開始變得吐詞不清含含糊糊。當核心區溫度在33.88~30度時,人的生命已經非常危險,會出現意識模糊、反應遲鈍或者根本感覺不到冷,但是活動能力變差喪失,顫抖已經無法控制。

紫牛新聞記者|劉瀏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陳燃  笪越

編輯|萬惠娟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