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中美貿易戰及市場需求成長 達爾:半導體供需反轉還要幾年

憑藉在半導體產業40多年經驗,盧克修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精準預判半導體產業將進入供不應求,於2019年買德儀(TI)英國的8吋晶圓廠,2020年再購併敦南,超前部署讓達爾集團在2021年成爲全球半導體產能短缺下受惠者,儘管明年全球經濟產業變數不少,盧克修認爲,半導體產業供需反轉至少還要幾年。

盧克修表示,過去幾年全球晶圓廠投資,除了大陸與臺灣的臺積電(2330),美國及歐洲幾乎都沒有投資,尤其是12吋晶圓廠,真正投資的只有大陸,但中美貿易戰開打後,美國對大陸半導體設備輸出管制愈來愈緊縮,真正建12吋晶圓廠的大陸卻買不到機器,變成空殼,原本很多8吋廠產品要移到12吋廠,因爲12吋廠沒法建,8吋廠移到12吋廠就少了,而6吋廠又要升級到8吋廠,也導致6吋廠產能也減少,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因爲中美貿易打亂了,就趨勢來看,由於12吋晶圓廠建廠大部分在大陸,如果中美貿易戰不解決,大陸12吋晶圓廠被美國掐住沒法裝機,半導體短缺情況就難以解決。

除了中美貿易戰打亂半導體供應鏈,盧克修表示,儘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狀況不好,但大家已經學會與疫情共存,去年美國及歐洲發生疫情時,許多工廠都停工,我們歐洲工廠也曾停工2到3星期,但現在歐洲工廠持續生產,汽車客戶廠也未停產,疫情對市場經濟影響在減退中,整體經濟活動持續向上走,也帶動半導體需求。

雖然全球不少IDM廠及半導體持續擴建新廠,盧克修認爲,這些新廠目前多是規劃階段,且從投入建廠到無塵室完成至少要1年,加上裝機、客戶認證到新產能開出,至少要2到3年,而半導體每年以5%到8%的成長,約等同於2到3年後半導體市場需求增加10%到20%,就算真的有新晶圓廠新產能開出,也是維持現在的短缺狀況,在中美貿易戰未解決、半導體產業需求持續成長,2到3年內未有太多新晶圓廠產能下,半導體產能過剩不會是現在,至少還有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