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羣衆“身後事”,需要把減負做到位
李英鋒
清明節臨近,有關殯葬服務的話題備受關注。近日,江蘇省南京市陸續出臺一攬子惠民新政,殯葬服務政府買單的政策從只覆蓋低收入人羣向適度普惠性改變。同時,在強化殯葬法制建設,保障羣衆基本殯葬權益基礎上,服務越來越規範,也更加個性化、人性化、多樣化。
殯葬是“身後事”,本質上也是民生事,關乎羣衆的切身利益。政府多措並舉,綜合發力,不斷完善殯葬惠民政策,強化監管治理,推廣生態節地葬,給羣衆的“身後事”支出做減法,也給羣衆的民生權益做了加法。
喪葬活動包含很多環節,各環節普遍會產生費用,所有環節的費用雜七雜八加起來,可能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南京市免除了基本喪葬費,由政府買單遺體接運、遺體冷藏、遺體火化、骨灰寄存等殯儀基本服務項目,並面向南京市民以及外地來寧人員推出千元辦喪事服務套餐,持續擴大惠民殯葬減免政策的人羣覆蓋範圍,有效減輕了羣衆的殯葬負擔。這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殯葬服務的公益底色,體現了政府對羣衆“身後事”的託舉責任。
從消費者反映和媒體報道的情況看,黑中介、違規業務外包以及殯儀館亂收費,是近年來辦理羣衆“身後事”的一大痛點,諸多亂象擾亂了殯葬服務市場秩序,侵犯了羣衆的權益。鑑於此,不少地方出臺殯儀服務規範標準,規範殯葬服務中介機構服務和收費行爲,並強化日常監管,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行動,打擊無證黑中介,整頓殯葬服務市場經營秩序。此外,相關機構還開通消費明細線上查詢功能,提升消費透明度,滿足羣衆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擠壓了無良中介欺詐牟利的空間。這些措施都能有效遏制殯葬服務亂收費行爲,擠掉殯葬服務的收費水分。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近年來,雖然有不少地方推行了免除基本喪葬費政策,也對殯葬服務亂收費採取了治理措施,但效果參差不齊,在一些地方還存在殯葬亂收費問題突出、羣衆殯葬負擔較重等問題。爲羣衆“身後事”減負,各地應該進一步拓展殯葬優惠政策的覆蓋面,由政府承擔更多殯葬服務項目,把免費項目延伸到更多殯葬服務環節。
針對容易出現亂收費問題的自費項目,應通過制定公開收費標準、監督中介或殯儀館明碼標價(或提前告知)、推出一條龍殯葬服務基礎套餐、高效受理處置羣衆投訴舉報、查處曝光亂收費等措施予以規範。把殯葬服務自費項目導入誠信、透明、公平的軌道,把羣衆在殯葬服務自費項目上的支出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此外,還可以通過獎補的方式鼓勵引導羣衆選擇生態葬,既有助於提升殯葬文明水平,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也能給羣衆提供一條殯葬減負的可行路徑。
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還應通過多種形式強化宣傳,並輔以相關優惠措施,鼓勵引導羣衆移風易俗,凝聚厚養薄葬的社會共識,摒棄虛榮攀比心理,在辦理“身後事”時多選擇節儉、生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