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私募、量化產品遭遇業績難題丨21私募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2024年開年以來,市場持續震盪調整,不少百億私募旗下產品遭遇收益滑鐵盧。

一些昔日的爆款基金也面臨着較大的業績壓力。合遠基金管華雨、泉果基金王國斌等旗下產品曾經在渠道火爆發行,但目前業績表現不佳,部分產品回撤較大,引發業內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中證1000、中證2000等小微盤指數的大幅下跌,2023年業績領先的量化基金,開年後也收益慘淡。比如,洛肯國際投資旗下的量化多頭產品和千象資產旗下的量化期貨多策略產品等今年跌幅超過了10%。

對於近期私募產品的業績表現,有私募人士認爲,在市場活躍度下降的環境中,中小盤風格大幅殺跌,因此持倉更偏向小微盤股的私募業績回撤,量化策略的超額也表現不佳。

不過多位受訪私募人士表示看好2024年的投資機遇,特別是前期跌幅較大、回撤明顯的板塊有望迎來估值迴歸,可能存在超跌反彈的機會。星石投資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高級基金經理萬凱航表示,現階段A股的核心企業正經歷極致的估值壓縮,猶如十幾年前的美股被投資者所拋棄。也正因此,投資者將有更多的機會,能更從容地篩選出優秀的公司。不要浪費每一輪危機,等到"西邊不亮東邊亮"的那一天,堅守的回報一定是豐厚的。

多隻爆款私募業績承壓

開年以來市場調整,部分百億私募旗下產品淨值大幅回撤,不少投資者倍感壓力。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望正資產旗下的望正精英浩然2號今年以來大跌28.66%,跌幅排名第一;跌幅第二名是喆顥資管旗下的高質量增長1期C,大跌22.7%;跌幅第三名的是和諧匯一資產旗下的和諧匯一TMT創新精選,跌幅爲20.59%,這三隻產品均爲主觀多頭產品。

與此同時,一些昔日的爆款基金也面臨着較大的業績壓力。

在2022年的震盪市場行情下,合遠基金管華雨的新產品在2022年6月逆市大賣,累計銷售量達90億元左右。

公開資料顯示,管華雨是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博士,具有20年左右的投研經驗;曾經先後在申萬證券投資部、信誠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彤源投資等工作。

2015年他“公奔私”加盟彤源投資,擔任總經理、基金經理。在彤源投資期間,管華雨投資業績比較突出,管理產品5年期間年化收益率超過28%,產品最大回撤低於25%。特別是在2020年,管華雨管理的產品業績接近翻倍,彤源投資也成爲百億級私募。

2022年1月,管華雨宣佈從彤源投資離職,並於3月成立新私募平臺上海合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隨後,首個新產品於6月下旬上線,發行渠道包括,中信證券、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招商證券、中金公司、格上理財等。據悉,該系列產品認購金額起點爲100萬元,鎖定期一年,不設置預警和平倉機制。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合遠智選雨鴻自2022年6月成立以來虧損20.89%,合遠雨沛1期自2022年7月成立以來虧損達到21.41%。

由泉果基金創始人、總經理王國斌親自“掌舵”的泉果基金桃源一期專戶產品,曾大賣超130億元,此前,也有渠道人士透露該產品淨值低於0.8的傳統預警線。

量化產品遭遇業績滑坡

2023年的A股市場行情極端分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量化私募整體業績表現亮眼。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有業績展示的32家百億量化私募2023年度整體收益爲6.43%,其中31家實現正收益、佔比爲96.88%。有6家百億量化的收益超過10%,收益最高的是信弘天禾,年度收益19.64%;其次是穩博投資,年度收益13.29%。第三的是衍復投資,年度收益11.19%。

但對於主觀策略並不友好,其表現低於市場預期,實現正收益的不到四成。數據顯示,有業績展示的41家主觀百億私募2023年度平均虧損3.26%,其中14家實現正收益,佔比爲34.15%。

整體來看,在2023年百億私募業績前十中,百億量化私募佔據了6席,主觀佔據了3席,剩下的是主觀+量化的複合策略。

值得關注的是,開年以來,量化多頭策略的超額表現令人失望。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量化多頭策略私募產品上週(1月15日-1月19日)平均超額收益爲-1.03%,其中正超額收益佔比僅不足三成。

截至1月31日,Wind數據顯示,洛肯國際投資旗下的量化多頭產品洛肯國際安灃1號今年以來下跌12.86%,千象資產旗下的量化期貨多策略產品善建千象1號、善建千象3號等今年跌幅超過了10%。

看好2024投資機遇

雖然市場低迷,但受訪私募基金依然看好2024年的投資機遇。

星石投資認爲,前期市場極度悲觀的情緒導致股市定價處於極低水平,滬深300的風險溢價仍處於2010年以來90%分位數水平,較低的估值水平和邊際向好的市場情緒意味着股市仍有均值迴歸的動能,均值迴歸仍將是2024年A股的關鍵驅動。

運舟資本在產業觀察中提到2024年的資本市場起承轉折、走向光明,看好科技硬件、智能汽車、創新醫藥、AI應用等科技成長方向。隨着蘋果MR產品的成熟、華爲高端手機迴歸,2023-2025年的科技硬件創新週期值得期待。在科技硬件領域,主要看好和硬件的變化方向相關的零部件投資機會。

聯博基金資深市場策略師黃森瑋表示,2024年將是有利於A股的一年。一方面,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於2024年降息,而美國國債收益率也於2023年10月份觸達高位並反轉下滑,這代表資金迴流中國股市的概率變高,增量資金將有利 A股走勢。另一方面,中國是新興市場當中,少數擁有優良基礎建設,以及龐大人口基數的國家。與其他擁有相近人口的新興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口羣體受教育程度較高、也相當勤奮,這些已培養數十年的“養分”,短期內恐難以被複制。因此,即使地緣政治因素有其不確定性,但多半已反映於當前A股偏低的估值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