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慘業/保險業爹不疼娘不愛?面臨保費懸崖困境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金管會積極打造亞洲區域金融機構,力推我國銀行證券國際化的同時,相對保險業卻沒有得到金管會關愛的眼神,尤其,隨着近兩年熱銷的類定存保單遭下達禁賣令後,保險業今年恐將面臨保費懸崖困境,不禁讓保險業者期盼主管機關可以以輔導取代監督的做法,緩解保險業即將面臨的危機

爲力推區域金融機構,金管會積極鬆綁法規推動本國銀行、證券業加速海外佈局,然而,卻隻字不提保險業,且隨着外商保險公司近年持續撤資,退出臺灣市場,讓臺灣保險市場不僅國際化程度降低,並損及民衆對保險商品選擇的權益

雖然說保險市場國際化與外商撤走是兩回事,但外商撤走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着保險業的國際化,尤其金融海嘯之後,除了已有8家外商撤離臺灣市場之外,就連挺過數次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大動盪的臺壽保也選在目前看似無風無浪的情況下退出市場,更凸顯臺灣保險業的問題

儘管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大開與外界溝通的管道,宣誓「重興利、輕防弊」,但該套做法說來容易,實行上卻相當困難,尤其,看着銀行、證券等其他金融行業紛紛大手大腳拓展版圖,我國保險業卻落得外資紛紛撤退,本國業者接連縮手,逐漸朝向大者恆大,產業龍頭自己玩的局面業界更對金管會的興利充滿期待。

金管會願意正視民間的需求,並作出迴應,業界都充滿期待,也唯有在金管會擴大興利,業者擴大發展、提供客戶更好服務下,才能創造有利國家經濟發展,讓國家、業者以及民衆同時取得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