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摺疊》作者郝景芳新作入選英國科幻最高獎,曾被劉慈欣點贊

第35屆阿瑟·克拉克獎公佈了今年的入圍短名單,曾以《北京摺疊》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郝景芳的《流浪蒼穹》(Vagabonds)入圍,劉慈欣評價此書是2016年“中國最好的科幻長篇,沒有之一。”

阿瑟·C·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創立於1987年,由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贊助,頒發給過去一年在英國出版的優秀科幻小說被譽爲“英國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獎”。第一屆獎頒給了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使女故事》。

郝景芳,1984年生於天津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博士。2006年開始從事寫作,2016年4月,其短篇小說《北京摺疊》獲得雨果獎,她也是繼劉慈欣之後,第二個斬獲這個被稱爲“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流浪蒼穹》於2007年最初動筆,2009年定稿第一版出版時,由於篇幅緣故出版社認爲難以合成一本出版,就拆分爲兩冊,將第一部分先出版,定名爲《流浪瑪厄斯》,後兩部分相隔兩年集合出版,定名爲《回到卡戎》。

書中,郝景芳設立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市場化,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盛行的地球規則嚴明、摒棄自由交易環境火星,兩個世界、兩種制度人們卻都面臨着嚴重的精神危機,小說主人公在兩個世界來回穿梭,陷入迷惘,引發人們的思考。

郝景芳曾表示,“整個寫作的初衷就是這樣一種感覺:一羣少年,兒時生活在一種制度環境,少年時經歷了環境的巨大變遷產生的斷裂感和不適感,令他們永久地徘徊在兩種模式之間,永遠流浪。”

2016年,兩本書合成一本《流浪蒼穹》正式出版,劉慈欣評價此書是當年“中國最好的科幻長篇,沒有之一。”這本書也是第70屆世界科幻大會中國唯一推薦作品

去年,《流浪地球》的譯者劉宇昆操刀將該書翻譯成英文,並在英、美、德出版。此前,郝景芳的《北京摺疊》也是由劉宇昆翻譯的。

當地時間6月30日,第35屆阿瑟·克拉克獎公佈了入圍短名單,《流浪蒼穹》(Vagabonds)入圍。

科幻網站tor.com評論稱,書中對藝術和靈感的處理令人印象深刻,作者花了很多精力去解決一個在很多科幻小說中都沒有提及的問題,即認真思考藝術在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如何改變人們的行爲。

科幻雜誌《Strange Horizons》指出,作者如此熟練輕鬆地採用很多西方讀者熟悉的阿多爾諾、阿倫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繆的研究和一些術語,並且深入探討了一個社會問題,讓西方讀者很震驚,但一些合作者在推廣過程中刻意淡化了書中所蘊含的哲學意味,爲了迎合科幻讀者而着重強調其中科幻的部分,可能會導致這本書因爲文化差異而陷入迷失。

今天上午,郝景芳在微博表示,能入圍克拉克獎自己已經覺得非常榮幸,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