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豆乾驗出雙氧水、工業用皁黃 吃多恐傷肝腎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北市衛生局5月起針對傳統市場、市場周邊攤販、超市、賣場餐飲店生產的豆製品進行檢驗項目包括防腐劑、過氧化氫(雙氧水)及色素,10日公佈檢驗結果,,第一波共計抽驗32件,檢驗結果11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達34.3%。

衛生局表示,這波抽驗不合格的11件產品中,最多的是乾絲,共有6件,另外5件當中,分別是2件大黃豆乾、一件小豆乾、一件板豆腐和一件油豆腐,其中4件豆乾產品就有3件不合格,分別是違規添加工業色素皁黃、過氧化氫、苯甲酸超量且殘留過氧化氫。9件乾絲檢出6件不合格,不合格率66.7%,都是過氧化氫殘留。▲北市抽驗豆製品,3成不合格。(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表示,追蹤不合格產品來源,2件來源是臺北市,1件是外縣市,另7件提不出進貨證明待查,而其中一件大黃豆乾違規添加皁黃,因拿不出進貨證明,已經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新臺幣3萬元罰鍰,並因爲廠商堅持不吐露商品來源,已經請法務部調查局偵辦。

衛生局指出,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爲防腐劑,容易與水蒸氣一起蒸發,苯甲酸進入人體後,在9至15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也會對肝腎產生影響。依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用量標準規定,苯甲酸可使用於「豆皮豆乾類」產品,用量爲0.6 g/kg以下,但不得使用於豆腐產品(包括板豆腐、凍豆腐臭豆腐及油豆腐等)及豆漿

過氧化氫(H2O2),俗稱雙氧水,可做爲食品殺菌劑,具有漂白、防腐效果用途,常使用於魚肉煉製品(魚丸魚板、甜不辣及花枝丸)及豆類製品(豆腐、豆乾、乾絲、面腸),依據規定,食品中不得殘留,同時也不得使用於麪粉及其製品。吃多了可能會引起頭痛、嘔吐等症狀,另外過氧化氫具有較強烈氧化力,可造成皮膚眼睛及腸胃道的腐蝕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