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四”的80後自述: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是你敢不敢買房!

人生每一次選擇,每一次決定,都可能改變財富命運買房這事尤甚。

林駿小懿振宇是三個生於1985年的同齡人,是的,今年35歲,就是那個所謂“中年危機”的年齡,但如果你期待接下來是幾個房奴的悽慘故事,那大概你要失望。

心裡只有工作年輕人

現在讓我們從最開始的2008年盛夏說起,這是他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

林駿讀的是城市規劃專業,順利進入了一間知名的規劃院工作,他一直覺得看着自己參與設計的項目竣工驗收,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小懿學的是廣告專業,她應聘的是一家房地產垂直門戶網站,崗位是廣告業務銷售,有提成的工作更容易激發她的鬥志。

振宇,對大學年代兼職的某國際餐飲集團情有獨鍾,畢業後直接留店成爲經理終極目標是坐進辦公室成爲區域管理者。

三個年輕人,滿腔熱情,希望幹出自己的一番事業,房子對於他們來說——nothing。

中國人買房平均年齡27歲

時光荏苒,2012年的春天,度過了職業生涯最熱血的3年,林駿實在不想再畫圖了,枯燥、無聊、薪資不高、加班成爲常態,於是他做了第一個改成財富命運的決定——裸辭。

“賣房地產廣告”的小懿剛開始熟悉業務,就遇上了2009年前後那波樓市低迷,開發商賣不出樓,廣告投放預算減少,但憑藉自己的努力以及蠶食傳統媒體市場份額,小懿開始有了一點積蓄。

那個鍾情洋快餐的振宇,不費吹灰之力就從經理當上了高級經理——副店長——店長,離坐進辦公室只差一步。

這幾年間,振宇只是偶然看過一些關於房價的新聞,小懿已經在耳濡目染之下,開始對買房有了最初的概念,而林駿也沒有想到他後來成了三人當中買房最多的人。

一項關於全球購房者平均年齡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買房平均年齡27歲,遙遙領先發達國家,這消息遭到很多網友非議,但這也許是真的。

2012年春節後,與小懿談了多年戀愛的朋友提出一起買房子結婚的計劃,兩人一個月內就鎖定了當下最熱門的剛需板塊,一套85方的兩房,品牌開發商開發,大社區園林景觀,規劃中的地鐵新線就在家門口,這個理想的上車總價110萬,單價不到13000元/㎡,雙方父母給了3成首付之後,月供5000多元。這時,小懿和男朋友的願望是3年內賺到100萬,把貸款還清。

小懿對自己買的第一套房還是很滿意的

結婚和買房原本是不成立的兩條平行線,不知道什麼時候兩條線交集在一起,婚房成了剛需,房價上漲成了丈母孃的錯。因爲準備結婚,小懿成爲三人當中最早買房的人,若干年後她很感激結婚買房這個不成文的規定。

Nothingis impossible

2012年年中,林駿的父母想把家裡一套閒置樓梯樓賣掉,換成電梯房給兒子日後成家。閒來沒事的林駿一有空就去找中介聊天,諮詢怎樣能把自家房子賣個好價錢,怎樣能尋找到筍盤入手。日子有功,兩三個月後林駿已經和幾個中介成了哥們,並從他們口中得知,市場上有些炒家會尋覓一些老城區的樓梯樓,一次性付款買下,與真正業主簽訂《全權委託公證書》,再通過裝修改造吸引真正買家,然後再過戶,從中賺取差價,一般低總價、樓層低、帶好學校學位或者改造空間大的房子會更受歡迎。

這一席話可謂價值千金,林駿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房子還能這樣玩,於是他決定從自家房子入手,將閒置了一段時間的這套樓梯樓重新粉刷,包括廚衛用具都重新裝修購置,看起來煥然一新。在中介哥們的幫助下,這套房子最終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售出。

嚐到甜頭的林駿,跟父母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的賺錢邏輯,於是這套房子的錢就成了林駿的初始資金。在後來林駿找到一個有錢朋友合夥,朋友提供60%的資金,林駿負責找筍盤,溝通中介、裝修、買賣交易等整個流程,利潤對半分成。

剛入門炒房的林駿坦然,開始不免有忐忑,爲了瞭解樓市走勢,幾乎每天都去看房,一二手的都看,半年時間下來,對廣州各個區域的價格和樓盤有了很深入的認識。

2012年底到2014年底,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面,林駿已經從買房小白蛻變成一個專家,經手的房子有10套之多,更重要的是由於房價一路單邊飆漲,平均每套能賺20-30萬左右,最高的一套賺了差不多50萬。比起日復日坐在辦公室的枯燥生活,林駿這些年真是意興風發,總是說“時間自由,能賺錢,真棒”!

至此,27歲的這年,三人中就只剩下振宇是“無產階級”了。常說三年一輪迴,下一個三年,會不會更好?

買房,靠的是直覺和衝動

時間來到了2015年,小懿那個賺到100萬的小小願望,已經通過房價的上漲實現了,至於貸款的事情,她已經不急於還了,隨着寶寶的出生,她更希望置換一套學位房三房

尋尋覓覓了一年多,因爲要遷就老人家,又要考慮房子不能太舊、學位好以及預算等問題,小懿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房子,但2015-2016年間北上深的房價已經飛漲,四大一線城市中就剩下廣州那麼淡定了,憑藉自己的行業敏感度,小懿知道不能再磨蹭下去了,不然以後更買不起。於是,優先考慮小孩日後讀書問題,小懿在2016年年中買了一套越秀區省一級小學的老破小學位房,總價75萬,首付7成,購入後馬上出租,租金收入每月1800元,月供無壓力。

儘管已經把兩個購房名額用完,但焦慮的情緒並沒有因此減少。相反,兩套房子都不能滿足改善需求,加上廣州房價有補漲的預期,無論是什麼,先買了保值增值,總比拿着現金好。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行內人那裡聽到接力貸一詞,小懿想到了公婆還有一個購房名額,於是一週時間內就敲定了老荔灣的一套80方兩房單位,總價246萬,在家人的幫助下湊齊了3成首付,月供8300元。

病急亂投醫的小懿回憶,其實在短短半年裡,選的這兩套房子都不是很滿意,但如果不是這波騷操作,幾年後遇到了自己心儀的房子,她並沒有資格say yes。

小懿手握3本房產證,無聊的時候會拿出來看看

2016年,林駿也沒閒着,除了忙着那盤“生意”外,他自己也在年底入手了黃埔核心位置一套240方的豪宅自住,單價20000元,一年後翻倍了。

難忘漲瘋了的2017年

果不其然,2017年春節後“廣州樓價領漲全國”、“廣州價格窪地正在被填平”等一篇篇報道,刺激着每一個購房者的神經,無論是一手還是二手,樓價就像海鮮價,不到一年時間,廣州大多數的樓盤漲幅都超過50%,更有直接翻倍的。

這一年,廣州樓市似乎都處在“330新政”的後勁當中,利率上浮,雙合同導致首付高昂,房價始終不肯下來,業務愈發嫺熟的專業“炒家”林駿賺得盆滿鉢滿,但做這個行當的人也越來越多,林駿花了更多的心思在裝修上,在這批“炒家”的推動下,市場上一套套“老破小”變成了高顏值的“樣板間”。買房買得很及時的小懿,此刻三套房子漲幅也超過50%,已經遠遠跑贏大多數的同齡人。而瀰漫在焦慮情緒下的振宇,終於在這片混沌中上了車。

單價22000元/㎡,總價165萬的黃埔兩房,因爲雙合同的原因,首付接近90萬,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錢的振宇選擇了裝修貸款,分5年還清,頭5年月供8000元。成爲房奴的振宇,對自己買的房子說不出任何一點喜歡,地段一般、周邊環境一邊、樓層坐向一般,但“終於買了”四個字讓他舒了一口氣。

振宇的房子周邊是村屋,他希望以後置換回市區

終究是時代的幸運兒

樓市起起伏伏,幾番輪迴,2018年以來,中央強調堅持“房住不炒”,廣州終於開放了限價,樓價止漲,一些價值被透支的板塊樓價更出現回落,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炒房的林駿手上還有3套房子沒有賣出去,“放盤”半年了,5萬、5萬地下降價格,依然遇不到爽快的買家,於是他開始把這些“精緻的樣板房”放到民宿平臺出租,他堅信這只是短暫的守候,一兩年後當樓市春天再來的時候,他又能風生水起。而和他同期進規劃院的那批“中年人”,大多還過着機器般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供着唯一一套自住的房子,時刻擔心着被裁員。

林駿忙着裝修它的“獵物”,他說自己的用料不差

還混在房地產圈子的小懿生了二胎,正忙着在這個房價平緩期尋找她的dream house,因爲享受了早年買房的紅利,有了更多的底氣去置換,也因此成爲了市區那些大幾百萬的改善型產品的目標客戶羣。而比她工作能力出色,比她賺錢多的同行有很多,但從資產上,因爲敢於買房,比起那些喜歡揮霍不善於理財的姐妹們,小懿無疑是人生贏家。

和2017年一起急着上車的剛需客一樣,振宇已經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房,雖然成爲了“雙合同”下的犧牲品,但他的房子終究還是保值了。比起林駿和小懿,振宇的故事可能不值一提,但如果對比起更多還在買房這事上猶豫不決的人,他算是個好榜樣。

生於1985年的他們,已經走在“奔四”的路上,他們都是幸運的,至少在過去10年時間裡,努力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如果你房子買得足夠多足夠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