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俞振華》臺灣民衆兩岸關係態度的兩難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近日公佈的民調趨勢臺灣人認同及傾向獨立的比例皆在2020年來到歷史新高,分別爲64.3%及32.6%。(本報系資料照片

過去這兩年來,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已到了冰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近日公佈的民調趨勢圖即顯示,臺灣人認同及傾向獨立(包括儘快宣佈獨立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的比例皆在2020年來到歷史新高,分別爲64.3%及32.6%,雙重認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及維持現狀(包括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及永遠維持現狀者)的比例則來到歷史新低,分別約只有29.9%及51.3%,更不要說中國人認同及偏向統一的比例,都只剩個位數。這段時期臺灣民衆認同觀與兩岸關係態度變化,是否將成爲未來長期發展的趨勢?

去年底美國杜克大學國家安全調查(由政大選研中心執行)問到:「如果臺灣和大陸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條件差不多時,請問您贊不贊成臺灣和大陸統一?」,贊成的比例不到三成,不贊成的比例則超過六成。這和十年前,約五成民衆贊成兩岸各方面條件差不多時可以統一的狀況,已不可同日而語。進一步透過交叉分析來看,40歲以下的民衆對上述問題持不贊成態度的比例,將近八成。換言之,在目前的時空環境下,臺灣民衆「反統一」的偏好已很明顯,而這樣的偏好已經與理性面的兩岸條件評估脫鉤。

不過,「反統一」的偏好不代表民衆已做好宣佈臺灣獨立的準備。同樣的調查顯示,有六成五的民衆認爲臺灣要是宣佈獨立,中國大陸會攻打臺灣。而在中國大陸會打臺灣的前提下,仍贊成宣佈獨立的民衆則只有約三成四。因此,目前臺灣民衆追求獨立的態度並沒有那麼堅定,中共的武嚇顯然成爲民衆思考臺獨選項時,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雖然反中及反統一的態度高漲,但不代表民衆希望與中國大陸全面對抗。當民衆被問到:「面對大陸的軍事威脅,您認爲臺灣應該加強軍事力量,還是採用比較溫和的政策,以避免製造兩岸的緊張關係?」,支持後者的仍佔多數,達到53%,支持前者的則只有約37%,雖然20-29歲的年輕選民支持兩者的比例較爲接近,幾乎各佔一半(47% vs. 50%)。換言之,多數臺灣民衆還是很務實,不願見到兩岸長期處於敵對狀態。

當然,兩岸緊張關係要能夠和緩,不能僅靠臺灣片面善意,也同樣需要中共的善意。不過在目前蔡政府治下,民衆並不預期兩岸關係能夠改善,這在總統大選前的諸多民調就可看出:即儘管蔡英文在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多數民衆原本就預期到蔡總統連任後,兩岸關係會更不好,認爲會變好的比例很低,通常只有一成多。

兩岸關係終究是雙邊動態關係,目前臺灣反中情緒高漲,固然和執政黨近來的立場及相關政策有關。但別忘了,在蔡英文政府執政初期(2016-18),雙重認同及偏統的比例其實是微幅增加的。筆者認爲,過去兩年來,除了外部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以外(包括美中對抗關係升高),中共對香港高壓治理及對臺灣國際空間的打壓,使得臺灣民衆對於中共政權喪失信任感,成爲形塑臺灣反中情緒的主要因素。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緒下,多數民衆也都瞭解中共的底線,希望能爭取到和緩的兩岸關係,甚至希望兩岸交流持續,至少不要讓兩岸之間發生戰爭

這種兩難情境,不只反映在民衆的心態上,也同時反映了政府的兩岸政策。只是,目前從政治面向來看兩岸關係幾乎已超越所有的面向,未來兩岸經貿往來及文化交流已很難與政治面向的考量切割。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