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MSN 活更久...老牌通訊軟體AIM宣佈結束營運

步入即時通、MSN後塵老牌通訊軟體AIM與用戶告別(圖/翻攝 tumblr)

實習記者黃肇祥綜合報導

如同我們先前的報導,1997 年問世的 AOL Instant Messenger(AIM)通訊軟體宣佈 12 月 15 號正式結束營運,沒有額外送給粉絲們懷舊的時間,準時得關閉服務。然而對於許多科技業的大老闆們來說,儘管 AIM 確定離開,但它所造成的影響卻仍深深的存在。

臉書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的童年正是以 AIM 展開,在 10 月 AIM 正式宣告要結束營運時,Zuckerberg 在個人帳號上回憶自己童年,與大部分的同學居住在不同的區域,兩個城鎮之間隔了一座牆,這表示每當下課之後,他的朋友都在橋的另外一端,因此許多互動都是透過 AIM 來達成,Zuckerberg 表示這樣的兒時回憶讓他開始思考,人們如何在網路上表達情感,並專注於改善類似的溝通管道

▲臉書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表示自己受惠於 AIM 很多。(圖/路透社

AIM 於 1997 年開始崛起,不只是對於 Zuckerberg 有影響力,對於現在其他的通訊軟體更有功不可沒的啓發,Oath 公司的通訊部門副總裁 Michael Albers 在十月 AIM 準備落幕時提到,「AIM 帶來新的數位技術以及文化的轉變,彼此互相溝通的方式也有巨大的變化。」

Twitter was inspired, to a degree, by the, "away message" in AIM. #RIPAIM

推特創辦人之一的 Biz Stone 先前說道,「推特一定程度上受到 AIM 的啓發。」從通訊軟體單純的對話開始,一直到後續的社羣媒體,AIM 對於臺灣民衆或許比較陌生,我們大可用 MSN、Yahoo 即時通作爲相同的想像,以前只能透過這些軟體進行交流,接着部落格出現,人們開始在網誌上撰寫長篇內容,最後社羣媒體跟着崛起,儘管是不同的技術與概念,但其實都是一脈相傳。

隨着 AIM 的落幕,在推特以及 IG 上掀起一波緬懷 AIM 的風潮,許多網友紛紛使用「#RIPAIM」的標籤紀念這一刻,或許這類的通訊軟體將不復存在,但就如同 Zuckerberg 所提到,AIM 替現在的臉書種下一顆種子,讓他有機會在日後種出臉書這棵大樹,AIM 所給予的啓發仍深深影響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