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小天才/教養魔法棒 從生活中實踐認知學習
認知能力包含生活和知識兩個層面,家長汲汲營營於知識的層面,卻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生活的認知能力!
記得2007年我剛從美國回臺灣,投身教育工作之後,常常聽到「三歲定終生」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爲了讓孩子擁有競爭力,父母們忙着幫孩子加強「認知」能力,就怕孩子輸給別人。
以嬰幼兒爲例,許多新手父母會參考坊間的書籍或玩具,教導孩子的內容大約不脫顏色、形狀或數字,認爲早點了解是重要的。
事實上,認知能力分成不同的類型,包含「知識層面」和「生活層面」,家長卻忽略了,孩子們最需要被受到重視的,應該是生活層面的認知。
每個年齡層所要學習的生活層面認知不同,以我的經驗,從兒子Aidan還很小的時候,對於他認知的教導着重在三個方向:一是「邏輯思考」;二是「解決問題」;最後則是讓他理解「不同場合該有的行爲」。
這些重要生活認知能力,學校不會系統性的教導,因此父母的角色就是關鍵!
Aidan還是小BABY時,爲了給他足夠的語言刺激,除了每天講故事給他聽之外,還有一個每天必做的「功課」,在睡前告訴他當天發生的所有事情。
我會將當天他所經歷的事情說一遍,就像在講故事一樣,例如:「今天早上,媽媽幫你做了蛋餅和香蕉牛奶,Aidan吃完早餐後就陪媽媽去中心上班,媽媽在上班的時候Aidan跟老師一起玩遊戲,還玩了好多玩具,媽媽下班後就帶你去公園玩……」
這個例行公事持之以恆沒間斷過,剛開始Aidan當然聽不太懂,但有一天,我卻發現了驚喜!
那天晚上像平常一樣,我描述着帶Aidan去親子餐廳吃飯的過程,當我說道:「我們在親子餐廳跟表哥和舅媽吃飯」時,他接着說:「溜滑梯!」我驚訝地看着他的小臉,因爲他說的沒錯,我們吃完飯後他就去玩了溜滑梯!
這代表什麼呢?當Aidan說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時,就表現出他有思考的邏輯,瞭解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當然,也代表着他能很快學會因果關係。
原本只是單純想刺激他的語言發展,沒想到這樣的互動方式,能在他兩歲半時,促使他發展出理解因果關係的能力,所以他看到小朋友摔跤哭了,當我問他:「他爲什麼哭?」他能夠回答:「摔倒了」!
我也會建議家長多利用視覺提示讓孩子學習,舉例來說,可以拍下帶孩子出去玩的過程,再將照片洗出來,一一呈現出來並說給孩子聽,透過這樣的搭配,孩子更能理解事件的先後順序,更重要的是能享受這個過程。
※原文刊載於2014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