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樁腳 方荷生月籌50萬打造環保慈善網絡

「樂活園地」的幸福廚房每天供應250人份的午晚餐。(廖德修攝)

機場公寓的「食物銀行」。(廖德修攝)

書屋花甲」與外面的「食享冰箱」。(廖德修攝)

走進南機場公寓宛如踏入時光隧道忠勤裡「里長伯」方荷生笑說:「幾十年前這裡可是臺北市最早有抽水馬桶社區哦。」但隨着社會變遷,已擔任里長逾20年,邁入第6任的方荷生說:「這裡有着越弱勢越集中的現象。」

從上任那天起,方荷生依據自己的理念逐漸打造出環保、慈善、照顧網絡,從2001年送出第1個便當,發展到「樂活園地」、「幸福廚房」,每週5天供應250人份的午、晚餐,照顧老人與弱勢民衆飲食。「食物銀行」則提供需要幫助者日常生活用品,並用存摺來紀錄每次取用物品

還有「書屋花甲」教導興趣者如何煮咖啡,至今已有19位年輕人取得合格證照。書屋外的「食享冰箱」每天下午4點開放民衆取用麪包資格不限,但不能拿太多袋。方荷生說,即使是愛心也不能浪費

上述這些據點是方荷生逐一親手打造,樂活園地原本將軍住宅,廢棄很久才由他代管整理,一共花費6、7百萬。書屋花甲、食物銀行則用了300多萬,剛開幕的「惜食中途島」400多萬,全部靠募款完成。

方荷生說,幸福廚房有2位專職廚師,樂活園地有1位照顧孩子的專職老師,惜食中途島、食物銀行也都有專職員工。即使所需物資均靠捐贈,林林總總的維持費用每月仍需50萬元,也是靠募款;有人稱他爲「地表最強里長」之一,不過最近他常感嘆:「經濟不景氣,經費越來越難募。」

對此,方荷生說,有人認爲里長就是「樁腳」的代名詞,其實他每天看到的都是真正的庶民生活,很多人需要幫助,既然政府力量有限,就自己捲起袖子來做。讓他最欣慰的是,親手建立的網絡能夠幫助到一些人,最近更有許多年輕人贊同他的理念,加入社區照顧與服務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