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對北市夜市微解封 遊淑慧:生計與生命要尋得平衡點

遊淑慧。(資料照/記者羅婉庭攝)

記者蘇晏男臺北報導

三級警戒實施超過一個月,臺北市寧夏夜市29日「微解封」,臺北市柯文哲表示,防疫經濟要維持平衡,要顧慮到沒工作就沒飯吃的那一羣人。國民黨市議員淑慧29日坦言不反對夜市微解封,「臺北的主要經濟活動服務業 ,封得越久、經濟死得越快…生計生命要尋得平衡點!」

臺北市副發言人林珍羽29日在北市記者會上,公佈北市夜市微解封五大原則:一、向市府提出申請,經市場審查許可後才能復業;二、自助減攤,以原規模四分之一爲原則;三、嚴格落實實聯制防疫;四、攤商嚴格自主健康管理,配戴口罩量體溫;五、一律只能外帶。接着,林珍羽也透露寧夏夜市29日起微解封。

對於北市規劃夜市微解封,遊淑慧雖形容是一個膽大的決定,但也坦言「我不反對」。她表示,很多媒體政治人物可能都虎視眈眈、磨刀霍霍在等,甚至斷言微解封會成爲疫情破口,也有人在等臺北開解封第一槍,看臺北的笑話,準備當作政治的批鬥

但她認爲,「臺北的主要經濟活動是服務業 ,封得越久、經濟死得越快…生計與生命要尋得平衡點!」這波疫情讓夜市攤商真的是受創慘重,餐廳店面還能維持低度營業外帶,甚至知名餐廳推出折扣時,更常常大排長龍,但夜市攤商卻不行,「夜市攤商怕羣聚跟人流複雜嗎?當然。但白天的菜市場呢?也一樣靠分流處理,但仍要維持攤商生計和民生需求」。

不過,遊淑慧也強調,這是三方問題,市府要做好監控和應變;攤商要做好衛生和分流;消費者要做好防護和自覺。他說,防疫靠多方配合,不是要求某一方不斷的犧牲,等待疫苗過程中,大家仍要生活和工作。

針對市場、夜市規範,南萬華地區想復業要先申請,其他地區建議四分之一攤商漸進解封,柯文哲29日於北市防疫記者會中提及,就科學來講,新冠肺炎傳染還是以飛沫傳染,脫下口罩吃飯、講話纔有危險,原則上只要外帶、不要羣聚就不會有更高的危險。

柯文哲認爲,防疫跟經濟要維持平衡,要顧慮到沒工作就沒飯吃的那一羣人,南萬華地區疫情較嚴重,市場自治會要跟市場處先申請,並評估防疫計劃後才能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