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碳中和... 比特幣挖礦 退出內蒙古

內蒙古電廠。圖/新華社

當前幣價飛漲的比特幣,由於其「挖礦」運行需消耗大量電力,進而造成環境污染,不符合大陸政府的「碳中和」、節能減排需求。穩居大陸比特幣「挖礦」領導地位的內蒙古,正在研擬法規將礦機逼出當地,傳出業者計劃轉戰四川雲南新疆等地,或前往中亞哈薩克美國德州發展

澎湃新聞9日報導,依靠煤炭發電的內蒙古因電費低廉,近年成爲比特幣「挖礦」業者聚集的大本營。但內蒙古近日公佈「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提出將在2021年4月前全面清除當地的虛擬貨幣挖礦項目,並嚴禁新建相關項目,迫使當地礦場礦工只得另尋出路。

歐科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煉炫表示,內蒙古主要運用火力發電,比特幣等高耗能產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利綠色發展經濟目標,也有違大陸中央能耗管控策略

報導稱,許多受政策影響的礦場已開始將礦機設備遷往四川、雲南和新疆等水電充足、電價便宜的地區。不過,西南地區的水電資源雖豐富,卻有豐枯水期之分,業者計劃隨季節來回遷移,豐水期雲貴川等地挖礦,枯水期則前往路途較遠的新疆作業

李煉炫表示,在政策與產業移轉的期間,比特幣全網算力暫時下降,導致挖幣所需時間上升。其實,目前官方政策仍爲徵求意見稿階段,正式政策尚未公佈,不少礦工仍心存觀望,期待10月底豐水期結束前政府推出新政策時再因應

另有分析認爲,大陸雖佔有比特幣六成算力,但近年海外算力也與日俱增,或將吸引退出內蒙古礦區的礦工前往。其中,哈薩克在2020年已吸引7.15億美元投資,並有14個礦場。此外,美國挖礦行業發展快速,德州電費便宜穩定,現已有一些礦場開放礦主裝設機器投入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