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遭遇強監管!青海、內蒙古重拳出擊 國內礦場要涼?

6月9日,青海工業信息化廳下發《關於對虛擬貨幣挖礦項目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要求青海省各地區有關虛擬貨幣“挖礦”行爲開展清理整頓。

虛擬幣監管持續升級

近期,針對虛擬幣“挖礦”行爲的監管正在持續升級,據中證君統計,已有青海、內蒙古出臺相應政策

6月9日,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佈《關於全面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通知》,對各地區對有關虛擬貨幣“挖礦”行爲開展清理整頓。按照要求,嚴禁各地區立項、批覆各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對現有的各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全面關停。同時,堅決查處糾正以大數據、超算中心等名義立項但從事虛擬貨幣“挖礦”的項目主體。後期將對整頓情況進行檢查和抽查。

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公佈《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爲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涉及包括對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等主體爲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提供場地電力支持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相關法規,加大節能監察力度,覈減能耗預算指標;對以虛擬貨幣形式進行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爲的移送相關部門,對存在“挖礦”企業、人員納入失信黑名單,對公職人員參與虛擬貨幣“挖礦”或爲其提供方便與保護的,一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等。

除了青海、內蒙古出臺監管政策外,監管機構、行業協會也發聲了。

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會員單位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不爲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賬戶和支付結算、宣傳展示等服務,同時提示社會公衆加強風險防範意識,不要參與虛擬貨幣相關交易炒作活動,謹防個人資金受損。

5月21日,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金融領域重點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爲,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表示,此前內蒙古禁止“挖礦”時其他地區並未大規模跟進,但近期金融委首提打擊“挖礦”或將成爲一種信號,不排除後續其他地區順應監管形勢進行跟進的可能性

“挖礦”耗電量引發關注

全球碳中和的趨勢下,虛擬幣的耗能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劍橋大學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149.37太瓦時。這一數字已經超過馬來西亞烏克蘭瑞典的耗電量,已十分接近耗電排名第25名的越南。“挖礦”不僅消耗大量電能,更加劇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年“挖礦”產生了6900萬噸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的1%,20年可內將全球氣溫提高2℃。

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專家安光勇表示,全球超過半數的“挖礦”行爲是在我國進行,相當於把虛擬幣的產業鏈條中最差(環境污染浪費寶貴的能源等)的環節放到中國市場。考慮到這些因素,政府部門嚴監管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