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中文被政敵羞辱 李光耀新書講50年漢語情結
本站教育訊 據環球時報報道,一本由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所著、講述新加坡推行雙語教育政策的書——《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28日在新加坡舉行發佈儀式。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李光耀在這本書中講述了自己耗費半個世紀學習漢語的艱辛歷程。
李光耀1923年出生在一個講英語和馬來語的華裔家庭,不滿6歲就被外婆送進私塾學中文,他稱這是自己“同兩種語言搏鬥”的開始。因不習慣傳統私塾的教育方式,聽不懂私塾先生的福建口音,更不習慣拿毛筆寫字,僅數星期,李光耀就心生厭倦,一再向家人抱怨後轉入新式學堂。
1946年,李光耀到英國留學,接觸了華人文化失落最嚴重的西印度羣島華人,他認爲自己不能重蹈他們的覆轍,應該讓後代學好中文。留學歸來,一心從政的他意識到,如果想博得華人團體的支持,就必須學好漢語:“想贏得選票,女王英語的幫助不大。”當時,李光耀的中文底子很薄,僅在上世紀40年代初、日本佔領新加坡時被迫識了一些漢字,爲的是看懂日本人張貼的漢字告示,看不懂會捱打。
1955年,李光耀參加立法議會選舉,競爭丹戎巴葛議席,遭到民主黨候選人的公然挑釁,對手稱他不會中文讀寫,根本沒有能力代表華人選民。這位對手還要求李光耀用中文同自己辯論。這件事對李光耀很有觸動,從此更加堅定了他學好漢語的決心。
後來,李光耀躋身丹戎巴葛區立法議員和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爲了能良好地和周圍的人溝通,他愈發刻苦地學習中文:“我每天利用午餐時間邊吃邊學。丹戎巴葛區行動黨支部一個年輕人會來辦公室給我上一小時中文課。後來,我每天一定要擠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學習中文。”這時的李光耀已經不滿足於能說會寫,還開始研究各地區的語調、俚語、成語以及格言。4年後,他已經能用一口流利的漢語發表即興演說。
時至今日,李光耀仍在孜孜不倦地學習中文。他通常每週六下午4點半學到晚上7點。擔任李光耀中文課老師的是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理事長周海清等幾位著名學者。他們對李光耀學習中文的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李光耀時常閱讀中文報紙,遇到生字就查字典、標音標,記入生字本,抽空就複習。
學好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在一個國家推行學好中文。李光耀在新書中披露,在新加坡進行雙語普及十分困難。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曾刊文稱,“新加坡的中文教育名存實亡”。文章認爲,對英語爲第一官方用語的新加坡人來說,學漢語的難度已不亞於歐美人士。新加坡新一代青少年從小就注重英語學習,很少將中文當母語來學。進入學校後,學習中文相當於學外語。李光耀2009年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推行的雙語教育在教學方法上曾是“錯誤的”,“我們一開始走上了歧途,堅持用‘聽寫’、‘默寫’等傳統方法教學生學中文。在中文課上,教師用中文教學,學生學起來困難很大,以至於對中文學習感到厭煩。”李光耀直言不諱地稱,由於自己對語言學習的認知進入誤區,導致新加坡學生爲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李光耀在推行雙語教育政策以及漢語普通話推廣計劃的過程中,批評之聲不絕於耳。新加坡是多民族、多語言國家,非華人居民不在少數。有人認爲,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要被迫學習兩門語言是一種負擔,更有尖刻的言論指出,這是在用語言侵害自己的家庭紐帶、破壞家庭關係。儘管如此,李光耀並未質疑雙語政策的正確性。新加坡75%的人口爲華人,中國文化情結很深。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新加坡幾乎每年都有相關的語言推廣活動,比較受關注的幾次活動包括1983年舉行的“華人講華語,合情又合理”、2000年舉行的“講華語?沒問題”,以及2006年舉行的“華語酷”等。這些活動爲促進該國文化融合、提高溝通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