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拖 陳其邁宣佈:高雄輕軌二階即刻復工

高雄市長陳其邁親自主持記者會,宣佈輕軌二階即刻復工。(林宏聰攝)

高市副市長林欽榮展示模擬畫面,勾勒輕軌二階完工後的交通樣貌。(林宏聰攝)

高雄輕軌二階因爭議不斷,前市長韓國瑜上任後暫停施工市府10日上午大陣仗舉行「輕軌復工記者會」,說明9大優化方案,強調完工後道路服務品質比現在更佳,副市長林欽榮、捷運局長吳義隆更多次掛保證,施工過程不會有交通黑暗期;市長陳其邁則直言「輕軌不能一拖再拖」,他當場提出3點理由,宣佈輕軌二階即刻復工,2022年11月美術館路段通車、2023年全線通車

陳其邁親自出席記者會,強調市府團隊用最嚴謹態度,針對問題,用更好的方案、優化路型解決民衆疑慮,透過客觀證據路網新建過程與社會對話,獲得人民信賴

他說,輕軌復工是健全捷運路網重要的基礎,未來搭配捷運黃線紅線延伸線健全高雄捷運路網,未來串聯國際海空港口或國內高鐵臺鐵,將可帶動未來100年發展。

陳其邁提到,當年高雄捷運紅線、黃線規畫時,不會差臺北太多,但也因爲拖太久沒解決,直到謝長廷當市長宣佈全面動工,纔開啓後續的捷運路網建構,所以「拖,放在那裡,問題不會解決,要更積極解決問題,纔是負責任政府的態度」。

他說,基於3項理由,他宣佈輕軌即刻復工:首先是路網成形攸關產業轉型、城市競爭力提升,刻不容緩;其次,他認爲大衆運輸結合公共設施,是市民基本權利新北輕軌建設全部規畫,49個車站經過20個學校,便利通勤,新北的輕軌建設已超越高雄;最後則是高雄輕軌二階爭議又拖過2年,經過科學證據、民意調查,不論全體高雄市民或沿線居民,皆有7成民衆認同輕軌。

陳其邁要求輕軌施工團隊,用更謙卑的態度陸續跟市民溝通,逐一釐清民衆疑慮,現在是高雄面對問題,迎頭趕上城市競爭的時刻,預計美術館段到博愛路趕在2022年11月通車,2023年包括大順路段全面通車,「這是我下達的命令」。

督導輕軌工程的副市長林欽榮簡報原路線9項路型優化措施,並強調輕軌施工不應讓市民陷入交通黑暗期,但有些不方便是必然的,他一連說了2次「非常有把握」,因輕軌大體上是路面行車,美術館路段皆在園區內,對美術館路行車沒有影響,其他路段則規畫與水利局同時鋪設箱涵,採淺挖甚至是預鑄工法,加快施工速度;高市捷運局長吳義隆則展現信心,宣示「施工期間,透過交通維持一定能夠讓民衆運行非常順暢」。

高市交通局長張淑娟出示交通影響動態模擬結果,顯示輕軌全線路段通車後,汽機車行速度仍可維持45公里,少數較窄路段也能有30公里時速,而交通疑慮較高的大順路段,41個路口將規畫17個大型路口禁止左轉,並拓寬龍德新路、延伸至民族路作爲替代道路,評估完工後建工路以東道路服務品質將可維持現有水準,建工路以西則透過號誌時制改善,讓服務水準更提升。

此外,民衆擔心輕軌影響停車空間,市府表示,沿線7.3公里共取消345個路邊停車格,但協調公私路外停車格,加上高雄高工允諾新建立體停車場,輕軌二階沿線總共將增加3024個停車位,並新增48個臨時卸貨彎,補足民衆停車及卸貨需求。

高雄市環狀輕軌全長22.1公里、共37站,分2階段施工。一階(C1至C14站)2015年底通車營運,二階原定2021年6月完工,但美術館路、大順路段屢掀爭議,韓國瑜暫時停工與地方溝通,陳其邁上任後傾向復工,市府陸續進行路型優化、民意調查,10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宣佈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