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宣佈高雄輕軌復工 2023年底全線通車

高雄市長陳其邁10日召開輕軌復工說明會,宣佈輕軌即刻復工。圖/高雄新聞局提供

由於受到超過七成民衆的支持,加上高市府及統包商中鋼公司已作好準備,高雄市長陳其邁10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宣佈,停工約2年半的輕軌即刻復工,美術館到博愛路段2022年底優先完工,2023年底全線通車

高雄市長陳其邁10日與副市長林欽榮捷運局長吳義隆、以及交通局長張淑娟等人,召開輕軌復工說明會,宣誓停工約2年半的輕軌即刻復工,美術館到博愛路段2022年底優先完工,2023年底全線通車,同時搭配捷運黃線的興建和紅線延伸,健全高雄捷運路網

陳其邁說,對於高雄未來,不管是串聯國際海空的港口,或者是國內鐵路交通建設優勢,將會帶動高雄未來百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老高雄人都知道,高雄捷運規劃興建時間和臺北相差無幾,但卻一再拖延直到謝長廷市長才全面動工,因此,高市府採取積極、負責任的態度,面對、解決問題,讓市民生活更美好,不得任由問題繼續拖延。

陳其邁指出,高雄捷運路網的成形攸關產業轉型跟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刻不容緩,其次,大衆運輸結合公共設施,是高雄市民的基本權利,再者,運用各項科學證據和民意調查,沿線7成居民贊成復工。

他說,高雄曾受新北市委託經營輕軌,如今,新北興建進度已超越高雄,因而在多數民意基礎下宣佈輕軌即刻復工,進行原路線9項優化調整措施,包括路型調整優化、新建停車空間等。

陳其邁強調,現在是必須面對問題的重要時刻,「面對問題、迎頭趕上」,因爲,捷運路網的成形,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期待輕軌成圓、加速路網的推動延伸,讓城市朝向綠色交通目標邁進。

捷運工程局長吳義隆表示,輕軌二階經由跨局處會議,評估於原路線進行9項優化調整措施包括:

1、 北移至美術館園區內之優化路型:加大轉彎半徑(R30加大爲50),維持既有美術館路車道數,不影響交通。

2、 最窄路段單線雙向:美術館中華一路至裕誠路(143m)採單線雙向維持雙向4車道。

3、 C24、R13站區轉乘總合因應策略:臨大順路及龍文街開發基地建築退縮增加車道空間,另規劃5分鐘內步行轉乘。

4、 輕軌路權瘦身:輕軌路幅原10.8m縮小至車站段9.6m、路線段9.0m。

5、 大順路雨豆樹就地保留原則及全面造街:206棵雨豆樹就地保留,整理沿線設施帶及排水,友善人行環境

6、 龍德新路拓寬東延:龍德新路寬度20公尺拓寬至26公尺,未來更將東向延伸至民族一路,全長1370公尺,成爲大順一路替代道路,預估移轉大順路交通量28%,可提高該路段交通服務水準

7、 島式月臺改爲側式月臺:月臺拆分爲上、下行,寬度自4m縮爲2.5m,多出空間回饋車道。

8、 沿線停車供給對策:沿線7.3公里共取消路邊停車格345格,市府協調學校釋出及檢討新增公、私有路外停車格共2,524格,沿線並有新增48格臨停卸貨彎,可補足民衆停車及卸貨需求。

9、 交通環境Vissim模擬,作爲交通號誌管控對策:沿線41處號誌路口模擬,17個路口轉向管制及號誌管控,輕軌上路後道路維持既有服務水準甚至更優。

高雄捷運局說,沿線民衆最關切的交通及噪音問題,高市府委託專業顧問公司團隊,對於沿線地物,實際建模後進行動態模擬分析,經過客觀及科學化的數據佐證,資料顯示路口模擬成果是正面的,輕軌上路後道路服務水準未變差,輕軌號誌、車輛產生之噪音亦符合噪音管制標準。

部分民衆關心輕軌復工環差議題,捷運工程局表示,輕軌優化措施調整後,除了場站位置及部分微調路段需要辦理變更外,其餘路段復工後即可立即施作。後續就工務所設置,細部變更設計圖說期程、工序討論安排等工作皆持續辦理中,以「2年拼4年」的精神加速推動輕軌復工計劃,讓高雄的大衆運輸交通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