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自制片憑啥感動臺灣人

《必娶女人邱澤(左)、柯佳嬿劇照。(本報系資料照片

《愛上哥們男女主角楚河(右)、賴雅妍。(《華流雜誌提供》)

戴立忍在《白色巨塔》裡的演出很令人讚賞。(本報系資料照片)

《我的自由年代》演員任容萱(左)、李國毅。(本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霹靂火張鳳書(中)、秦揚(左)與陳昭榮的劇照。(本報系資料照片)

麻醉風暴劇照。(取自麻醉風暴臉書

臺灣自民國82年有線電視合法化後,數百家頻道擠在小小的島嶼上,瓜分國內廣告市場,在成本考量下,多數頻道商選擇買進外國戲劇降低成本規避風險。這一點讓影視圈人士感嘆,如果大家都不肯投資自制節目,臺灣要拿什麼跟大陸拚。

《麻醉風暴》製作曾瀚賢表示,現在國內的閱聽衆,能從各種平臺接收不同類型的戲劇,當觀衆吸收了各式各樣的陸劇韓劇美劇日劇後,眼光自然而然變高,因此會對臺劇有所期待,「他們會期待有新的東西,是有別於過去的劇情出現」。

戲劇 不能一招走江湖

「我把它稱之爲觀衆的福氣。」曾瀚賢說,臺灣戲劇的製作不能只有單一模式,若是商業臺一昧地複製同類型的戲劇,久而久之觀衆疲乏,反而不利整體戲劇發展。未來的戲劇製作可以更多元,加入更多元素。比方說,在愛情劇中加入驚悚的元素,使戲劇充滿張力

三立電視臺資深總監龔美富也是深有體會,「現在連泰國劇都買來播了!」日後如果看到印度劇、越南劇,大概也不必太訝異。但長此以往,「我們能感動臺灣人嗎?」

共鳴 時代情愛題材

「要讓觀衆引起共鳴!」曾瀚賢認爲,現在的戲劇操作可約略分爲兩種,其一是偶像劇,主打偶像明星,內容多以表現愛情爲主;其二,是議題式戲劇,也就是當下想要消費什麼樣的議題或是趨勢。以《麻醉風暴》爲例,人人都看過醫生,藉由戲劇,揭發醫療體制內的不公不義,進而引起觀衆討論。

龔美富當年的代表作《臺灣龍捲風》、《臺灣霹靂火》,就是符合當年臺灣社會的集體口味,後來赴大陸製作《夏家三千金》、《愛情自有天意》,其實是拿臺灣戲翻拍,只是換個名稱跟主角。

「像《琅琊榜》這種戲,臺灣不可能拍得出來,但我們可以走輕巧的時代情愛路線。」龔美富認爲,振興臺灣戲劇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電視臺要敢給機會、投資方要勇於嘗試,這樣臺灣電視纔不會淪爲播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