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媽媽生病「吃不吃藥陷兩難」藥師:掌握4原則放心用藥

哺乳媽媽生病得吃藥又擔心影響寶寶?(圖/達志示意圖

文/臺南市醫院藥師吳佩霖

母乳是媽媽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面對照護新生兒、日夜顛倒的生活,難免會有免疫力不足生病的時候,吃藥怕影響乳汁分泌或寶貝的健康、不吃藥怕延誤病情,到底該怎麼辦纔好?

媽媽服用藥物是否會被寶寶吸收,主要取決於藥品特性嬰兒月齡、自身代謝能力。一般而言,分子量較大、水溶性高、蛋白質結合比率高、半衰期短的藥物較不易分泌到乳汁;且大多數的藥物,經母體吸收代謝後,實際上進入到乳汁的量僅存0.5-1%而已。

嬰兒4個月後可逐漸添加副食品,此時母乳非單一食物來源,藥物對寶寶的影響也相對降低。除了癌症用藥放射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鋰鹽麥角鹼類(ergotamine),絕大部分藥物在哺乳期間是安全的,但需特別注意抗生素中的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會引起牙齒永久性染色、奎諾酮類(quinolones)會影響兒童骨骼發育,這兩類藥物不建議哺乳時使用。

掌握幾個大原則,哺乳期用藥再也不是困擾:(1)同成分藥物,若有外用或吸入型,可優先選用,減少藥品分泌到乳汁中的量(2)大多數藥物在服用後1-3小時濃度最高,因此可哺乳後馬上服藥、或吃藥前先擠出乳汁備用(3)使用單一成分藥物比複方藥物(如:綜合感冒藥、普拿疼加強錠)來的適當(4)上市時間較久的老藥新藥適合,因其使用經驗安全性報告較充足

不論中藥西藥、或成藥,用藥前須告知醫師或藥師目前正在哺乳,讓醫師選擇較安全、符合需求的藥物;另外,有任何疑問,可參考哺乳期用藥安全相關資料庫:LactMed,亦有app可下載查詢,瞭解哺乳期間用藥安全,媽媽放心、寶寶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