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喝甜品!研究曝「睡覺1習慣」大增糖尿病風險

許多人習慣開燈睡覺,但此舉不只讓人減少深沉睡眠時間,更令人擔心的是傷害了人體代謝系統的健康。(示意圖/ Shutterstock )

許多人習慣開燈睡覺,但此舉不只讓人減少深沉睡眠時間,更令人擔心的是傷害了人體代謝系統的健康。一項研究發現,讓一羣年輕人在明亮的臥室中睡覺,隔天飯後血糖數值偏高,顯示已產生胰島素阻抗,將大增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復健科醫師王思恆在其臉書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分享一篇刊登於去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主題爲「睡眠期間的光照會損害心臟代謝功能」。該研究是讓20名年輕人輪流在漆黑及明亮的臥室中睡覺。照度約是4顆60瓦鎢絲吸頂燈,也就是,比教室的照明暗。

研究人員發現,開燈睡覺使受試者隔日服用葡萄糖後的血糖數值偏高,這代表他們產生了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是指肌肉、脂肪和肝臟中的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無法輕易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血糖高於正常值,但還未達糖尿病判定標準,稱糖尿病前期,若再惡化就會正式進入糖尿病階段。

王思恆表示,明亮環境會使受試者的深層睡眠縮短、睡眠時的心跳升高。研究人員推測,夜間光線造成交感神經活性升高(興奮、緊張狀態),改變了睡眠結構,進而影響身體代謝葡萄糖的能力。

他表示,許多研究顯示,睡眠問題與糖尿病間存在緊密關聯,而改善睡眠品質從確保臥室黑暗且涼爽着手,不只提振白天精神,更能保護代謝系統的健康,以免日後罹患糖尿病等代謝疾病。